02

今年以来,我区落实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1600余万元,推动技能培训“火力全开”—— 群众有技术 增收有盼头 版次:02  作者:  2020年12月29日

技能培训让群众有一技傍身

12月22日,重庆弘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

车间内,“00后”小伙钟登明一人操控着8台钻孔设备,格外引人注目。他从过去的“朝不保夕”,到如今通过培训实现了稳定就业。

“现在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钱,只要努力干几年,买车买房不是梦。”钟登明对未来充满期许。

培训即就业 稳岗就业出实招

因为学历低、没技术,找工作四处碰壁,钟登明曾一度成为亲朋好友眼中的“反面教材”。

“吃了读书少的亏,我真想好好学门技术,找一份像样的工作。”钟登明感慨地说。

“干等不是办法。”今年8月初,钟登明跑到区人力社保局“碰运气”。“荣昌有瑜瀚电子电路技术培训中心,免费培训、直接上岗。”工作人员一席话,让他看到了希望。

当时,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投产在即,急需大量技术工人。根植发展需求,区人力社保局提供优惠政策,并及时指导重庆瑜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电子瑜瀚电子电路技术培训中心,专门围绕电子电路产业发展需要培训技能人才,既能为我区电子电路产业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又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培训即就业。

经过短期培训,钟登明学会了技术直接上岗。如今,他已经可以一人操作5—8台钻孔设备,成了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在政策支持下,我们已经培训、招聘了400余人。”重庆瑜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何超介绍,目前,大部分员工已可独立生产。

围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对一批民营企业开展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培训;围绕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对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国有企业开展企业职工通用素质培训;创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我区多管齐下,强力推进企业职工培训,让群众牢牢端稳就业“饭碗”。

2020年,区人力社保局发放以工代训补贴18.35万元,惠及70余家企业。投入97.17万元,为47家企业1917名员工进了通用素质、安全技能、在岗提升培训以及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有力提升了我区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

技能用得上 增收致富有保障

“今年效益好,靠养殖挣了40000多元。”看着家里的100多只鸡、70多只鸭子和4头猪,峰高街道石盘村养殖户杨世碧乐得合不拢嘴。

猪吐白泡是啥病?以前,杨世碧完全搞不懂。自从参加了区人力社保局开展的养殖技术集中培训,她已经成了“土专家”。“猪吐白泡是染上了巴氏杆菌,现在我一看就知道怎么办。”杨世碧笑着说。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搞清楚群众需求,才能提升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对个人条件比较好、年龄偏大文化低、技能过时人员等重点人员,采取了分散教学、集中培训、突击培训、农闲培训等方式,分门别类开展培训,达到了群众“喜欢学、用得上”的目标,让技能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敲门砖”。

2020年,我区重点人群培训达1.27万人次,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涉及餐饮、家政、制造业、种植等方面30余个工种,培训合格率达到94.8%。

培训特色足 创业就在家门口

12月22日中午,古昌镇大青杠村一家饭馆生意火爆。“火锅、炒菜、黄凉粉随便点,想吃啥吃啥。”饭馆老板杨永忠一边炒菜,一边招呼着客人。

杨永忠今年45岁,曾因没手艺,只能守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日子。2017年,一次“赶场”让他有了创业的念头。“培训机构搞培训宣传,免费学习烹饪技术,考试通过还发证。”杨永忠说。他立马来了兴趣,当场报了名。

毕业后,杨永忠就在村里开了一家饭馆,生意特别红火。干了大半年,杨永忠正琢磨给店里增添新菜品,恰巧“重庆火锅调味”特色培训班办到了社区。他又一次把握住了机遇,学到了新技术。

今年8月,在区人力社保局的指导下,各培训学校开设了“荣昌黄凉粉”特色工种培训,杨永忠家的小饭馆再添新项目。“这些培训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杨永忠笑着说,特色工种选择多、又实用,他还要参加更多的培训,把生意越做越好。

今年以来,区人力社保局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大特色职业(工种)开发力度,精准设置培训项目,切实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和群众培训需求。目前,我区累计开设特色工种18个,培训项目既包括“一头猪、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四篇文章”,又包括“荣昌名特饮食”,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现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为就业重点群体提升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了有效的技能服务。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飞龙 通讯员 郭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