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初夏时节,广顺街道工农社区6组的山坡上热闹了起来。
清晨,刚下过一场雨。花椒种植大户游小军像往常一样,扛着锄头、拿上剪刀、再背上一包有机肥,沿着乡间蜿蜒的小道前行。他一边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一边向南望去。
温柔的风里夹杂着淡淡的花椒香味,他的视线停留在眼前这片近2000亩的花椒园里,葱葱郁郁的花椒树,将山坡染得一片翠绿。
眼下,正是给花椒施肥、剪枝、打药的关键时期,一刻也不能耽误。想到这,游小军加快了脚步,一边走,一边还不忘打电话给妻子:“我到花椒基地里干会儿活,中饭不用等我。”
刚下过雨的花椒基地,一踩一脚泥。但穿着雨鞋的游小军可顾不上这么多。他来到山坡上,蹲下身来,轻轻用锄头刨开一株花椒树幼苗的浅土层,再用手查看土壤湿度:“还好,没有积水,不然这新种下的幼苗可就活不成了。”
检查完幼苗的情况,他又开始忙着给花椒树修剪枝丫。“很多种植户舍不得剪枝,认为剪了之后产量会下降。”游小军顺手拉了一条枝丫给记者进行科普,“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要善于修剪,花椒产量不降反升。”
今年40岁出头的游小军,已种植花椒15年,是工农社区第一个大面积种植花椒的人。“10多年前,我们这都种蔬菜,我却种了300亩花椒,有人说我‘不务正业’。”说到这,游小军无奈笑道,“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只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把花椒种好,种出成绩来。”
但万事开头难。2007年,游小军种下首批花椒苗,第二年却死了一大片。这次打击让他清楚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种植技能,他买来各种书籍自学,还经常参加当地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向其他镇的花椒种植大户学习经验,为了及时了解花椒的生长情况,他甚至在花椒地里搭起简易房,吃、住都在地里。
“好在付出是有回报的。”游小军感慨,通过学习,他逐步掌握了花椒种植技术。2010年,他种植的300余亩花椒年产值达到了100多万元。
看着游小军成功种植花椒致富,质疑声逐渐散去,还有不少村民向他请教种植方法。送幼苗、跑田间、讲技术,游小军也总是将自己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乡亲们,他表示,“能够帮助到大家,这些年我走过的弯路也不算白费。”
2010年12月,游小军和501户村民共同注册成立了荣富花椒股份合作社。如今,该合作社花椒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年产花椒400余吨。
花椒产量上来了,销售怎么办?
“这点,我们并不担心。”游小军胸有成竹,“区里和街道一直很重视我们合作社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而且我们合作社种植出来的花椒,颗粒饱满、颜色鲜艳、味麻气香,深受顾客喜爱,不怕卖不出去。”
谈话间,他的手机响起,“发往湖北200斤吗?好的,马上给你登记,等花椒成熟后,立刻加工给你发货。”挂掉电话后,游小军表示,除了卖鲜花椒,他们还会加工干花椒后售卖,以延长销售时间。而且买花椒的大都是老客户,他们一般会在花椒采摘前提前预定。
合作社的花椒要下月中下旬才能采收,但目前已有成都、山东等地的客户下了订单,12万斤花椒已经“名花有主”。
带着村民们在致富增收路上阔步前行时,游小军又收到一个喜讯——他被评为了“全国林草乡土专家”。
对此,游小军表示非常荣幸,“这是对我种植技术的认可,以后我会继续提高技能,让技术服务生产、造福百姓,和大家走出花椒产业发展新道路,让花椒成为增收致富‘金果果’。”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