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后,万物始生,顺应春天的特点,健康养生的步伐也要跟上了。
起居养生
此时人们应顺应时节,早睡早起,规律起居。晚上11点前上床,早上8点前起床。
立春后的气温变化仍较大,忽冷忽热,空气干燥,总体来看,气温仍处在较低水平。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因此不宜过早减掉冬衣,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尤其要谨慎。
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原菌乘虚袭机体,容易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冬春传染病。
饮食养生
冬天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补充,符合冬藏养生原则。但立春后的这个时期,无论是食物补充还是药物补充,补充量都应逐渐减少。
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在蔬菜方面,推荐大家多吃韭菜、芹菜,能清肠排毒;肉类上,可以吃点猪肝、羊肝。
立春后,饮食宜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合理,进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肥甘油腻等。
运动养生
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可以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促进气血运行。
可多做舒展运动,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经常伸懒腰,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推陈纳新。需注意的是,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再者就是散步,散步宜缓不宜急,缓步而行,全身放松,手臂自然摆动,手脚合拍,呼吸和谐。等到天气更暖和些,可以增加打乒乓球等运动。
注意,这一时节活动应以劳而不倦、略微汗出为度,不宜剧烈,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对养生不利。
此外,过敏体质者要避免春天或季节交替时长时间在野外锻炼,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发作。运动时注意避风寒,如出现哮喘、憋闷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
精神调摄
部分体质因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敏感、多疑、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可酌情采取相应的心理保健措施,把注意力从消极的方面转移到有意义、积极的人生中,学会欣赏事物,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