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区各部门单位广泛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市消委会近日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消委会到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开展“消费教育课堂”进校园宣传活动。
活动中,市消委会相关负责人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学生作《爱美人士医美需谨慎,小心掉进“美丽陷阱”》《食品安全》主题宣讲,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医疗美容、食品安全等消费中的陷阱,增长医疗美容和食品安全消费知识,提高消费维权和自我防范能力。
3月14日,区农业农村委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开展“3.15”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全力护航春耕备耕。
当天,执法人员前往部分农贸市场、农资经营店铺,对销售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农资产品的个体工商户开展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质量不合格、计量不符合标准、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针对发现的未明码标价、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执法人员现场要求其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保障春耕用种、用药、用肥安全。
区市场监管局近日深入辖区药店、超市、文具店、蛋糕店等地,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执法检查。
检查中,执法人员围绕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地理标志侵权和销售“三无”产品、超过保质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部分商家存在进货台账票据不全、明码标价不规范等问题,执法人员现场指导整改,要求商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
接下来,该局将采取联合整治行动和落实日常网格化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产品销售环节管控,全面深挖扩线,追根溯源,严查上游和下游供应商,实现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的全链条打击,进一步规范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区消防救援支队“3.15”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宣传活动近日走进拓新红城小区,向居民讲解灭火器、防毒防烟面具、逃生绳等常备家用消防产品的辨别真伪方法,提醒大家在购买家用消防产品时,要做到“一挑三查看”,切莫疏忽大意购买到假冒伪劣的消防产品。
当天,消防救援人员还向大家讲解了家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如何判断家用消防产品是否在安全使用期,发生火灾如何扑救报警、如何进行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居民关注消防安全,人人参与消防共建的意识。
连日来,区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聚焦“现制现售饮用水”安全,开展“3.15”专项检查,对城区30余个小区现制现售饮用水进行摸排,进一步加强我区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
此次专项检查重点查看各小区现制现售饮水机周边环境卫生、水质自检和委托检测的时间和结果、制水设备清洗维护以及滤芯更换情况等。针对个别经营者存在日常管理记录不规范、安全防护措施不规范等问题,该支队立即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到位。
此外,区文化旅游委、清江镇等部门单位也相继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平、诚信、和谐的消费环境。
融媒体中心记者 赖家辉 王新莲 张 雪 张 丹 通讯员 孟俊平 李 佳 屈德维
相关链接
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怎么办?区消委会教你这样维权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如何避免网购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买到假货该怎么办?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陈雨。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陈雨介绍,消费者需要对自己购买的商品有大致了解,如质量、性能、用途和使用期限,在购买时需认准商品的合格证、三包证明等,如果遇到无合格证、无厂名厂址、无使用说明,且价格与其他品牌同类商品的价格相差较远的,尽量不要购买。此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观察产品的外观,如是否特别粗糙、是否有刺激性气味等,可以直观判断出是否是假冒伪劣产品。
如果商品外包装上有防伪标识、售后电话,尽可能拨打确认是否属于该系列产品的售后服务官方电话。
陈雨还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是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如何避免网购到假冒伪劣产品?
陈雨建议,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有准入门槛的大平台;在选择商品时,尽量选择信誉高的店铺,而不是卖货率高的店铺。此外,消费者要仔细查看商品的相关信息,如产地、规格、售后服务以及商品评价等,如果能提前认真了解,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被骗风险。
若怀疑自己买到假货怎么办?
陈雨介绍,如果是网上购买的商品,要第一时间保存购买记录、销售单号等信息,并与商家协商在七日内无理由退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使用商品超过七日的,可以向当地消委组织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通过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鉴定,确有质量问题的,可以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要求销售商家修理、更换、退货。
如果是线下购买的商品,保留好购买凭证等相关证据。发生争议后,先与商家沟通解决,若协商不成,可以请求消费者组织或者其他专业调解组织调解,也可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此外,还可以通过到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