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3年03月24日

探索课改“荣昌路径” “三为课堂”绽放异彩

——荣昌推进“三为课堂”改革走深走实

“图片展示的女性服饰中,哪些是唐朝服饰?有什么特点?”近日,荣昌初级中学2025级3班教室里,历史老师程平选择用设疑激趣的方式导入新课。

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唐朝之盛、理解盛唐之象?程平在备课时思考颇多。“抛出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为何唐朝存在开放的社会风气,为更好理解盛唐气象埋下伏笔。”程平说,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点”出问题,让学生在发散思维、深追问题、思考问题的认知过程去“化解”问题,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结束时,学生回顾最初的问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开明兼容的政策以及繁荣的社会经济不仅创造了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也给了唐朝妇女们一定的穿衣自由空间。”看到学生自信满满地回答,程平知道,“点化教学”的方式奏效了。

教师依据学生存在的疑难情况,通过“点化”教育方式,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正是我区推进“三为课堂”改革的生动体现。

何为“三为课堂”?即“为学而建”“为学而教”“为学而评”。

2018年6月,我区与华东师大基教所签订《探索西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荣昌路径”合作协议书》,开启我区探索具有区域特色且内涵丰富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在探索“荣昌路径”的过程中,我区印发《重庆市荣昌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实施方案》,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进“三为课堂”改革,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主阵地作用。

2020年9月,我区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选取了10所试点学校展开对“三为课堂”新的探索。通过华东师大基教所专家团队指导,拟定学校“三为课堂”评价量表,根据各校“三为课堂”“建·教·评”基本范式和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测评工作。

在各试点学校,教师聚焦当堂课教学目标,在充分解读教材和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2.0,采用微课、学习单、评价量表、音视频及游戏辅助等多种工具,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课堂学习和探究,采用自评、师评、生互评、小组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实现“一课一得”甚至“一课多得”,形成“备课准、过程实、反馈快”的“三为课堂”基本课堂范式。部分学校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三为课堂”范式,如安富中心小学的“5+5”课堂、仁义中心小学的“两点三要素”课堂等,“三为课堂”的春风在各学校劲吹。

“三为课堂”改革是否可行,教师教学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否取得实效?“三为课堂”测评给出答案。

2021年5月26日,在峰高街道中心小学,区教师进修校组织开展首批“三为课堂”试点建设学校区级测评。三为课堂“测评”的第一枪由此打响。

该校小学数学组教师分别带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等课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提问、分享、上台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顺利完成10所“三为课堂”试点学校的校级测评及区级测评工作后,区教师进修校持续做好测评的资料收集归纳、结果应用、经验总结、理论提炼工作,逐步形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荣昌路径”。

“在测评中我们发现,学校更加重视课堂研究,进一步领会并实践‘教·学·评’一致性。老师更加注重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及思维发展过程,体现‘真教真学’。”区教师进修校教学研究部负责人说。

去年,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进入2.0时代,“三为课堂”由试点建设转为整区推广。区教委拟用三年时间(2022年2月—2025年1月)整区推进“三为课堂”建设,还将此项工作纳入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教师专业能力评估,让“质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内涵。

下一步,我区将切实推进全区“三为课堂”建设,不断深化现代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以高质量教学改革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荣昌辨识度的现代化教育强区。

融媒体中心记者 金红梅

--> 2023-03-24 ——荣昌推进“三为课堂”改革走深走实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14738.html 1 探索课改“荣昌路径” “三为课堂”绽放异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