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3年04月07日

从门外汉到养虾能手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记仁义镇永灵村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刘建

刘建回收虾笼

4月3日清晨,在仁义镇永灵村的稻虾养殖田内,晨雾弥漫,水汽氤氲,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养殖户刘建和农作人员已经开始了今年第一季小龙虾的收捕工作。

取地笼、捞虾……只见刘建和农作人员沿着稻田边,将一个个地笼捞起、轻抖,一只只小龙虾便滚落到筐中。不一会儿,收虾筐内就装满了个大肥壮、色泽红亮的小龙虾。

“我们每天早晨都要发货上百斤,四五点就要起来工作,确保把最新鲜的小龙虾送到市民的餐桌上。”看着筐内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刘建满脸堆笑,“今年的养殖管理到位,亩产量达150余公斤,年产值预计30余万元。”

刘建与小龙虾的“结缘”缘于一次偶然。2019年3月,彼时刘建还是重庆日报的一名美编,在和朋友聚会时,听朋友提及养殖小龙虾的经历,又得知自己的家乡仁义镇掀起养稻虾的“热潮”,行情好、收益高,刘建动了心。

“考虑到能在家门口挣钱,我便有了回乡养虾的打算。”回想起当初创业的经历,刘建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自己——虽没有任何养殖经历,但有着一股冲劲和干劲。

当年5月,刘建便回乡开启了养殖稻虾之路。从流转土地、修建池塘到选购虾苗、养虾管理、水稻种植……凭借从朋友那里学到的经验,稻虾池基本成型,刘建也憧憬着1个多月后赶上上市热潮丰收的喜悦。然而现实给了刘建狠狠一击。

夏天既是小龙虾上市的高峰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由于没有经验,刘建首次养殖的稻虾便患上纤毛虫病,30亩稻虾几乎全军覆没,损失30余万元。

面对失败,刘建没有气馁,他向周边养殖大户学习购买虾苗的技巧、运输注意事项、投放虾苗和的饵料方式、稻田水质等知识,并积极参加区内举办的养殖培训,不断积累养虾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刘建实现了盈利。

随着一年又一年稳定盈利,刘建将养殖规模从30余亩扩展到100余亩。不少村民也慕名而来请教养殖技术,刘建对此从不“吝啬”,总是为乡亲们耐心讲解。

“每次一遇到问题,只要给刘建打个电话,他都会悉心指导。如果有电话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还会亲自上门‘把脉问诊’。”村民周进新表示,自从跟着刘建养虾以来,学到了不少养殖知识,实现年增收8000元。

“目前跟着我养虾的村民有30多户,看着大家丰收时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也特别高兴。”刘建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学习更多养殖技术,不断提升产量和效益,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养虾致富。

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文杰

--> 2023-04-07 ——记仁义镇永灵村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刘建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14964.html 1 从门外汉到养虾能手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