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盼着我能靠读书跳出农门,于是,只要见我捧着书,他们就会咽下叫我做活儿的话语。没想到,拿着书本“装”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喜欢上看书。农村的书不多,很快,亲戚朋友家的书都被我借来看了个遍。百无聊赖之际,家里木墙上贴的旧报纸,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时,已读小学的我,认得很多字。那一张张发黄的报纸,描绘着外面世界的精彩,如磁石般吸引着年幼的我。家里贴的报纸看完了,我就跑去邻居、亲戚家接着看。报纸,这位“不速之客”,就这样闯进了我这个乡村孩子的世界。像河流哗哗流过,会在鱼虾心中留下影子那样,那一张张报纸,渐渐在我心里投下了文字和梦想的影子。
读中学时,父亲成为镇上中学的老师,我们跟着搬进了教师宿舍。为了节省开支,父亲常常把过期的旧报纸带回家引蜂窝煤。但那天已到晚饭时间,父亲还未回家,我决定先帮忙生火。铁皮炉子旁放着的那叠报纸,勾起了我趴在墙上看旧报纸的美好记忆,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拿起一份《荣昌报》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完全忘了生火这件事……
父亲见我对报纸如此痴迷,第二天,他便将办公室闲置的旧报纸搜罗回来。望着屋子角落堆积如山的精神食粮,我欣喜异常。初中三年,学习之余,翻看旧报纸,就成了我难得的放松时刻。那些报纸,为我营造了一个温暖、宁静的世界,置身其中的我,忘记了窘迫的家境和学习的枯燥。
中学毕业,我考上了四川一所师范学校。每月的生活费有限,没有多余的钱订报纸,我和报纸的缘分只得中断了。18岁那年,我毕业分配到县城一所学校上班。报到的第一天,我就在老校长桌上发现了《荣昌报》熟悉的身影,那之后,我和报纸的缘分又续上了。
工作之余,我喜欢看书、写作,一次,翻看报纸时,我突然萌发了投稿的想法。于是,我认真挑选了一篇散文投给报社的张编辑。忐忑不安地等待一段时间后,我看到文章发表了。目光触及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我的心瞬间被巨大的喜悦填满,手因为激动微微颤抖着,逐字逐句读完那篇文章,我的眼睛湿润了。从我趴在墙上读发黄的报纸起,到文章出现在报纸上,中间隔了十多年的光阴。
文章已经被编辑精心修改过,我的心里一暖,觉得自己必须好好写,才对得起这样认真负责的编辑。之后,我更加勤奋地写起来。那篇文章的发表,给了我继续追逐梦想的勇气。
随着文章发表越来越多,我加入了荣昌区作家协会,得到很多前辈的指导,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时,《荣昌报》又给我们这群本地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发表机会,以此鼓励我们写出更多优秀作品。就这样,在《荣昌报》的帮助下,我们一点点成长着,进步着……
“报纸和阳光一样,它们共同的使命就是给人类带来光明。”那一张张报纸,陪我度过了宝贵的童年和青年时光,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个关于文字的梦想,成为我生活里的一缕曙光,让我即使身陷泥泞,也依然有继续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