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3年04月24日

共画协同“一张图” 共下合作“一盘棋”

川渝四地首次联合发布《2022年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

4月20日是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周的启动日。当天,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荣昌区首次联合发布《2022年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展示泸永江荣2022年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

《白皮书》就2022年四地深度融入川渝协同发展大局,在深度合作、持续创新、运营转化模式、宣传形式、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部署2023年知识产权协作重点工作。

《白皮书》提出,2022年——

在深度合作方面

川渝四地一体优化政务服务,扎实推行川渝知识产权“一网通办”,优化跨区域行政审批流程,建立起“审批联办、在线互审、信息共享、证照互认”等工作机制;共建区域保护高地,先后签订市场监管合作协议,将重点产品纳入保护名录,共建重点保护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共谋产业振兴发展,开发和挖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区域知识产权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持续创新赋能发展方面

川渝四地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增长迅猛,创新创造能力稳步加强,区域特色产品品牌效应凸显。其中,泸州市有效商标44589件,2022年新增6316件;永川区有效商标17091件,2022年新增2361件;江津区有效商标24754件,2022年新增3706件;荣昌区有效商标14659件,2022年新增1679件。同时,泸州市2022年新增专利授权3591件,永川区新增专利授权2027件,江津区新增专利授权4123件,荣昌区新增专利授权1127件。

在创新知识产权运营转化模式方面

川渝四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各有所长、各具特色。泸州以建设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泸州中心为契机,一体建设运营中心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并在全省率先成立科技支行,创新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永川区建立“政策带动、银企互动、平台推动”质押融资服务模式,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控制度,常态化开展“入园惠企”;江津区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开展“发明专利专项服务月”活动,促成38项发明专利转移转化;荣昌区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点对点”征集企业融资需求,指导4家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引导10家企业实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累计达20家。

在宣传形式方面

川渝四地在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推广工作中,力度增强、形式多样、效果明显。泸永江荣纷纷以知识产权宣传周、法制宣传日、科普宣传日、“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五进”工作。四地知识产权工作被国家、省市级媒体多次专题报道。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

川渝四地依托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其中,泸州市地理标志商标17件;永川区地理标志商标12件;江津区地理标志商标7件;荣昌区地理标志商标8件。

同时,《白皮书》就2023年泸州、永川、江津、荣昌四地在建立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机制、构建信息互通机制、共享创新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重点产业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深化跨区域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等方面的知识产权协作工作进行部署。

下一步,泸永江荣将结合四地知识产权发展优势力量,签署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执法保护、转移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建立知识产权信息互通互信,实现定期信息交互交流工作机制,并将四地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数据,纳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监管和服务的交流,分享和总结知识产权创新工作方式、服务模式和典型案例,共享创新成果和经验教训;以知识产权密集的酒类和食品(茶叶、牲畜)产业,作为四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重点,联合开展跨区域的知识产权执法与保护专项行动;联合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导航,围绕四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集中开展知识产权需求对接会,促进跨区域的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

“我区将继续深化川渝毗邻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聚焦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健全协同发展、信息互通、共享经验、服务模式、服务产业等方面机制,共画协同‘一张图’,共下合作‘一盘棋’。”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 通讯员 曹 杨 孟俊平

--> 2023-04-24 共画协同“一张图” 共下合作“一盘棋”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15156.html 1 川渝四地首次联合发布《2022年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