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 通讯员 陈 雨)“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近日,四川省宜宾市,重庆市渝中区、荣昌区、铜梁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五一”假期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安全文明出行,科学理性消费。
川渝四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在“五一”假期,食品安全要牢记。一方面,食品(餐饮)生产经营者要加强对食品原材料采购、从业人员培训、经营场所卫生的管理;另一方面,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要查验标签,重点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方法、防伪条形码等食品信息,不买不食三无产品;外出就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食品安全监管规范的餐饮单位就餐,就餐前注意餐具卫生、辨别食物状况;网购订餐时选择在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商家购买,收到食品后,若发现食品有腐败变质、异味、表面发粘、颜色异常等情形时,切勿食用,防止引发食物中毒。
合理消费倡文明。“五一”假期聚餐聚会,餐饮单位要主动提醒消费者按需点餐,不做过度推销,不设置最低消费额。消费者点餐时注意查看菜单价格,留意是否明码标价或事先询问价格和收费标准,提防“低价高收”等消费陷阱,按需点餐。走亲访友时,消费者应自觉选择简约适度的包装产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消费新风尚。
外出游玩需注意。选择自驾出行的消费者,应提前规划旅游线路,出发前做好车况检查,错峰出行,做到安全驾驶、文明行车。参加高空、高速、水上、探险等高风险项目时,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活动,并结合自身健康状况量力而行,不做可能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举动。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接待旅游者、缺乏安全保障的“野景点”和违规经营的私设“景点”。选择跟团出行的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服务好、品质高的旅行社,切忌一味追求低价旅游,自觉抵制“零负团费”及“不合理低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谨防“免费旅游”“旅游赠券”、组团旅游推荐保健品等消费陷阱,避免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外出期间,要提前做好燃气、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的断水断电安全防护,确保财产安全。
按需购买防浪费。节假日期间是线上线下商家促销的黄金时期,消费者要理性对待各种促销活动,按需购买、严防猫腻。一是要对比价格走势,谨防商家“先升后降”的虚假打折促销活动;二是看清规则,商家在进行打折活动促销时,内容纷繁复杂,手段五花八门,要留意促销规则、适用范围、活动时限等约束条件,避免纠纷和争议;三是要甄别真假,防范高价低质、低价劣质陷阱,谨防商家借打折促销之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及时维权促公平。消费过程中要主动向经营单位索要并保存消费凭证,同时还可以对商品宣传广告、聊天记录、支付记录进行截图保留,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消费者组织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拨打12315或12345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