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仁义镇永灵村西瓜种植基地里,一个个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重庆市弘洲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弘洲公司”)负责人郑明正穿梭在大棚里,为务工村民讲解西瓜苗管护技术。
郑明创建的弘洲公司,主要从事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及生物有机肥生产,经过几年发展,公司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流转近1000亩土地种植绿色蔬菜、水果,并获得多项专利技术,为现代农业赋能。
郑明与农业的结缘,还要从一次食物中毒事件说起。
高中时,郑明在一次踢球后,将西红柿洗了洗直接生吃了,不曾想因农药残留,出现食物中毒,在医院住院近半个月。经历了此次生死考验,原本打算学习IT专业的郑明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绿色农业、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现代农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怀揣着这样的梦想,郑明大学选择了农学专业。2013年,大学毕业后的郑明回到老家创业,干起了畜禽养殖,后又于2016年成立弘洲公司,着力发展种养业。
为提高农业种植效率,郑明自主研发了生物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
“当时有朋友在规模种植西瓜,但每年都需要换地种植,如此一来,流转土地、大棚搬迁、薄膜换置等都增加了种植成本。”为了解决植物重茬的难题,郑明尝试了很多办法。
椰糠、锯木渣、菌菇渣……郑明找了多种基质做实验,但都存在成本高、保水差等问题。不死心的郑明网上学、书上找,还到全国各地向专家请教学习,最终决定用纯猪粪养殖蚯蚓,来生产有机肥——蚯蚓粪。
“将有机肥作为基质,对西瓜进行无土栽培,可以很好地解决西瓜重茬的问题,同时西瓜的品质、口感、产量也能得到大幅提升。”郑明介绍,利用这项技术,每亩土地可种植西瓜苗820株,是普通种植方法的两倍,其产量可达到每亩10000斤,比普通种植方法高出近4000斤。
2018年,郑明申请了生物有机基质无土栽培国家专利,并于2020年成功应用到西瓜种植上,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
同时,郑明还取得国家生物有机肥生产专利,并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上。
目前,弘洲公司已在仁义镇永灵村及长寿区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西瓜、红苕尖、辣椒、韭菜等瓜果蔬菜。因采用绿色种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其农产品不仅品质高,产量也比采用传统种植方法高出好几倍。“现代人大多注重食品的绿色健康,所以我们的农产品根本不愁销。”郑明说。
此外,弘洲公司还建设了占地约10亩的农业科学数据研究技术中心,通过对光照、用水、肥料等多种因素的研究控制,实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种出高品质的农作物。该公司还凭借其无土栽培等专利技术,与全国各大农业企业及科研院所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既吸收引进各种先进的种植技术,又将公司自身的技术进行推广。
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当地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郑总,你来帮我指导一下,看我这样给西瓜苗打枝有没有问题?”“可以的,但是要注意这段时间只能打侧枝,不能打主枝。”大棚里,当地村民周二财正忙着对西瓜苗进行管护,见郑明前来,他又请教了不少种植方面的技术问题。
周二财2019年便到弘洲公司务工,由于踏实肯干,成为公司长期聘请的工人,每个月可领3000多元工资。“我家就在附近,不仅能帮忙照看外孙,每个月工资也不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周二财忙着手里的活儿,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郑明每个月固定聘请2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集中采收瓜果蔬菜时,每天要聘请40多人。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郑明无偿为村民们指导种植技术,带动村民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部分村民规模种植的蔬菜,郑明也会对其进行统一收购,帮助村民解决销售难题。
“责任扛在肩上,使命记在心里。”见各种作物长势喜人,穿梭在大棚里的郑明满眼笑意,“我希望利用技术创新为绿色种植持续赋能,带领公司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舞台,同时,也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走上绿色增收道路。”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