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3年05月29日

“技改”路上阔步前行

——记重庆东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工程师卢卓鹄

卢卓鹄与工友们调试设备

初见卢卓鹄,他一身朴素的工作服,脸上挂着谦和的笑容,那双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卢卓鹄毕业于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5年入职重庆东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矩金属”),8年时间里,从一名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工程师,得益于他多年来的虚心学习、务实严谨,使得他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公司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岗位操作与章程,逐渐成为生产车间技术改造的技术骨干,从而为他的“技改”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东矩金属冲压生产车间因受炎热天气影响,车间温度闷热难耐,导致员工生产进度严重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负责人亲自带队支援一线,才得以按时交付订单。

事后,卢卓鹄大胆提出技术改造,把需要人工操作的物料投运、物料分离、裁剪、成型、冲孔和品质检查等多道工作环节,替换成机器人操作。这一想法得到公司负责人一致认同。

购买回来的机器人并没有第一时间投入生产,卢卓鹄和其团队根据公司实际生产需求,调整生产工序流程,改善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控制生产操作参数,以达到减少人工、提高生产良率及产量的目的。

“技术改造后,原来需要8名工作人员的冲压生产线环节,现在仅需要1名设备操作员、1名质检员和7台机器人即可。”卢卓鹄欣慰地说,这是他到公司以来,成功改造的第一条生产线,不仅节约了大量劳动成本,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

这仅是卢卓鹄开展技术改造的一个缩影。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东矩金属机加工生产线人力严重短缺,产出断崖式下降,导致公司运营成本直线上升。

如何攻克这个难关?那段时间,卢卓鹄利用休息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主动联系各机床及机器人厂家进行交流探讨。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卢卓鹄带领团队成员成功开发出新的机加工集成控制系统和全新的物料自动供料站,还编制了后续持续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方案,设计规划了机加工车间智能物流运行路线及改造新思路,有效缓解了用工短缺的问题,极大降低了公司生产成本。

如今,卢卓鹄不仅精通各主流电气自动化软件应用设计及编程、机械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还熟练掌握FANUC、KUKA、EPSON、安川、华数等多种机器人集成控制技术。曾参与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项目,并在“重庆东矩FMS加工装备改造”等多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研发项目中担任技术骨干。

同时,他还主导完成转盘式自动装配机、点胶机、机器人自动冲压生产线、机器人CCD视觉柔性自动分选机、机加工自动上下料生产线、阳极自动装卸料生产线等多项开发设计;主持完成该公司80%的自动化设计,先后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1项,为推动公司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帮助公司年节约生产成本3000余万元,还获得了2023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

“这世上永远没有最先进的技术,只有不断更新的技术。我们技术人员只能不停地去学习,去钻研。”在这么多的荣誉面前,卢卓鹄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他会继续在“技改”之路上阔步前行,全力攻克技术难题、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为公司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泽美

--> 2023-05-29 ——记重庆东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工程师卢卓鹄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15597.html 1 “技改”路上阔步前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