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区印发实施的《荣昌区濑溪河流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以下称《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打造“两山”文化品牌,推动全民共享共建。
《规划》提出,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两山”理念内涵。
一方面,强化文物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凉坪白塔、罗汉寺牌坊、河包斜塔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性修缮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古镇、街区、传统村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遗产遗迹的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开展真原堂、河包报恩塔等文物保护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工作,让文物活起来。
另一方面,深化非遗保护与传承。加强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夯实非遗保护工作基础。深化非遗理论学术研究,编撰出版国家级非遗学术性研究丛书。实施非遗传承人群培养工程,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等“六进”活动,让非遗普及化、大众化、生活化。积极整合万灵古镇、夏布小镇、安陶小镇、荣昌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研学旅游,丰富非遗研学体验项目,策划一批高质量有深度的活动,进一步做深做实非遗旅游研学活动,让非遗活起来。
《规划》提出,要倡导绿色文化,根植“两山”理念实践。
要倡导绿色生活习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乡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生态化转型。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完善自行车、步行通道设施,鼓励引导居民绿色出行。推动消费行为绿色化,倡导文明用餐、深入推进“光盘行动”,有效遏制餐饮浪费。
要鼓励绿色经济理念。综合运用调研、视察、协商、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助推濑溪河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持续改善,推进濑溪河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等,努力把濑溪河流域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流域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典范样本。
《规划》提出,要构建宣教体系,强化“两山”理念传播。
其一,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培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念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等“十进”活动,全方位、全覆盖推进“两山”理念宣传教育工作。
其二,搭建“两山”经验宣传推广平台。适应“微时代”新形势,打造以“两山”宣传为重点的微信公众号,带动各镇街、各部门建设特色鲜明的宣传微平台。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构建集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等一体化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家、重庆市主流媒体合作,以全方位、多层面、长期性媒体合作机制,全面推广荣昌“两山”基地建设经验。
其三,丰富“两山”文化宣教形式。推进生态文明展示场馆建设,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及“两山”知识的知晓度。通过生态环保公益活动、生态教育培训活动、媒体宣传等形式,深入宣传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和“两山”理念深深根植于生产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习惯和行为,营造全民参与“两山”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两山”基地建设的参与度,“两山”建设成效公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创作以宣传“两山”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演出,通过制作宣传小视频、公益广告、印制宣传品、设计纪念品等多种途径,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和“两山”文化宣教活动,使“两山”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