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家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奔波于大街小巷、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等地,访民生、听民意、解诉求、惠民生,用自己的脚步织成一张“暖心网”,担当辖区群众的“知心人”,用实际行动温暖群众的心。他们就是活跃在吴家镇的92名专兼职网格员。
“多亏了网格员的耐心调解,现在两位村民已经握手言和了。”提起前几日辖区群众发生的矛盾纠纷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吴家镇十烈社区负责人心里的大石落了地。
原来,该镇高峰村村民吴某在十烈社区流转土地修建蔬菜大棚时,因蔬菜大棚的位置问题,与村民黄某发生矛盾。
十烈社区网格员刘刚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调解。经刘刚多次劝说,两人终于握手言和,矛盾得以化解,蔬菜大棚建设顺利推进。
把矛盾控制在网格、化解在第一线,只是网格员工作的一部分。
“好在有社区网格员的帮助协调,我们楼下的下水道问题终于解决了。”近日,家住人和社区人和街道糖房街的戴泉芳老人,看到楼下堵塞多日的下水道终于得到疏通,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几天前,该区域网格员邓正先接到戴泉芳老人反映,她家厨房下水道堵塞,导致脏水外溢,严重影响了她和邻居的正常生活和出行,希望社区网格员能够帮助解决。
得知这一情况后,邓正先马上到现场查看。“因该小区属于老旧小区,下水管道已经老化,容易破损、变形,影响排放能力。而且戴泉芳老人所住楼栋的6户人家共用一个下水道,更容易堵塞。”为此,邓正先组织6户人家协商,最终决定一起出资更换了下水管道。
除了疏通下水管道,还要解决村里电线低垂、道路破损,甚至帮助辖区老人搬运东西……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网格员大多接触的都是一些繁琐的小事,但正是因为这样一件件小事的不断解决,才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平安。小网格,大担当。这张“网”不仅关注老百姓的每件事,而且装满了老百姓柴米油盐的琐事,记录着网格里每位群众的所需、所盼。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网格化管理工作效能,着力打造全镇社会治理“一张网”,吴家镇坚持按照“1+3+N”模式配备网格力量,畅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努力打造具有吴家特色,内容全面、制度规范、成效显著的“网格治理”模式。
那么,何为“1+3+N”?
“1”即1名网格长,一般由村(社区)党组织成员或党员骨干担任,对网格工作负总则,统筹协调网格内各类人员、各项事务;“3”即1名专职网格员,1名兼职网格员,1名网格指导员。“N”个其它力量,主要包括网格内的专业执法力量、在职党员、志愿者等。
“我们在城市社区安排了11名专职网格员,另外在2个农村社区和7个村安排了81名兼职网格员。”吴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网格员如桥梁,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党委政府。接下来,该镇将继续发挥网格员力量,疏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延伸基层服务触角,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用一“网”情深助力群众幸福“满格”。
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新莲 通讯员 简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