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3年07月05日

双河街道鱼苗社区村民刘作刚:

不遗“渔”力当好乡亲致富的领路人

教授村民养殖技术

一名残疾人,没有甘于平凡,更没有“等靠要”,而是一头扎进农业,带领村民一起走上致富之路——他是双河街道鱼苗社区5组村民刘作刚,一位自强不息、躬身农业的农民致富带头人。

只要提起当地养殖能手刘作刚,十里八村的人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

刘作刚今年49岁,10岁时因意外导致手指残缺,留下终身残疾。但他勤于动脑谋出路,一直默默耕耘,努力生活。

2007年9月,刘作刚看中家乡的地理优势,决定承包土地,发展养鱼产业。

说干就干,刘作刚找到村干部商量承包土地事宜。在村社干部的帮助下,他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拟建设4个相连成片的鱼塘,面积达116亩。

建设鱼塘初期,因家境困难,刘作刚四处筹措资金,一边向亲友求助,一边介绍自己养鱼致富的计划,大家知道刘作刚是个踏实肯干的小伙,纷纷伸出援手合力将资金凑齐。

“之所以选择发展养鱼产业,是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刘作刚表示。

鱼塘建好后,经过刘作刚的悉心养殖和精心管理,第一年就获得了丰收,实现收入超过30万元。这第一桶金让刘作刚的信心更足,并第一时间把建鱼塘的钱还给了亲友。

可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因技术原因,鱼塘养殖的黔鱼大量死亡,经济损失达20万元。

“问题出在哪里?”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将刘作刚击垮,随即便跑到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学院,邀请老师到鱼塘勘查问题所在。老师当即指出鱼塘存在消毒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并向刘作刚传授养鱼经验和技术。

得到指点后,刘作刚的养鱼技术得到了提升,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100余亩鱼塘扩大到200余亩,年收入达50余万元。

在养鱼产业走上轨道之后,刘作刚又打上了养猪业的“主意”。

2009年,刘作刚决定在鱼塘旁边修建一个养猪场,养殖种猪和仔猪,年销售量近300头,销售收入近70万元。

2016年,刘作刚发现周边学驾驶的人越来越多,他便在鱼塘边又建起了驾校,聘请5名教练,每年招收学员达300余人。

在创业过程中,刘作刚招收当地2名残疾人就近务工,为5名残疾人常年开展养殖技术帮扶,并对其他需要帮助的村民提供无私帮助。

“如今,产业都走上了正轨,我会坚持下去,把每一件事做好,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谈起未来,刘作刚充满信心。接下来,他将继续延伸产业链,让养殖户真正受益,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融媒体中心记者 向虹霖

--> 2023-07-05 双河街道鱼苗社区村民刘作刚: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16371.html 1 不遗“渔”力当好乡亲致富的领路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