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光慧 通讯员 甄俊杰)“以前垃圾随意丢,蚊子苍蝇多得很。”近日,广顺街道沿河村村民杜关明十分感慨,“现在不一样了,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后,环境干净多了。”
环境的改变,得益于广顺街道创新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处置方式,找到了一条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长效之路。
据悉,为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广顺街道人大工委提出因地制宜优化保洁队伍和转运队伍,探索实施“街道主导—村组织—户收集—环卫公司转运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
新模式怎么运转?广顺街道人大相关负责人介绍,就是将农村地区垃圾清扫工作承包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解决部分人员就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居民将垃圾定点分类投放,村集体经济组织聘请保洁员清扫责任区域并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最终由环卫公司对各村(社区)垃圾进行回收转运处理。在运行过程中,街道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并结合乡村治理“积分制”将村民垃圾分类行为纳入正面、负面“两张清单”,以此推动垃圾分类治理。
接下来,广顺街道人大工委将继续把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内容,让美丽乡村真正“靓起来”,让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