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3年08月02日

退伍军人黎定华——

林中养殖孔雀 开出“致富屏”

黎定华为孔雀喂食

7月25日,在直升镇道观村黎飞龙孔雀养殖场里,黎定华一大早就忙开了,他将10多只孔雀与50余枚孔雀蛋装进特制的运输筐里,准备发往四川。

“订单多的时候,打包都要花上半天时间,这8年来养殖并销售孔雀,我的日子过得非常充实。”50多岁的黎定华一边忙一边乐呵呵地说。

黎定华的孔雀养殖场占地8亩,周边树木茂密,空气清新。走进养殖场,只见郁郁葱葱的竹林中,一栋两层楼高的吊脚楼格外显眼。

楼上,一只只或蓝或白或灰的孔雀,或开屏、或觅食,有的还振翅飞到顶棚下的横杆上休憩。楼下,则是一群毛发乌黑发亮的野鸡,正欢快地进食喝水。

看着悠闲嬉戏的孔雀,黎定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养孔雀前景很好,一只孔雀抵得过几十只鸡鸭,并且养得越久越值钱。”

黎定华与孔雀养殖的“结缘”缘于一次偶然。

1997年4月,黎定华从部队退伍,安置到重庆通用集团车队工作,工作虽稳定,但他还是想出去拼一拼。

在和朋友聚会时,从朋友那了解到养殖孔雀的“钱景”,黎定华动了心。

“考虑到能在家门口挣钱,我便有了回乡养孔雀的打算。”回想起当初创业的经历,黎定华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自己——虽没有任何养殖经历,但有着一股冲劲和干劲。

2015年,黎定华卖掉重庆唯一的住房,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回到家乡直升镇道观村,投入80万元,开启了养殖之路。

从修建养殖场、选购孔雀苗、购买饲料……凭借从朋友那儿学到的经验,孔雀养殖场基本成型,黎定华也憧憬着1年后出售孔雀的喜悦。然而现实给了黎定华狠狠一击。

当年夏季,孔雀受极端天气影响,在经历狂风、暴雨、高温后,陆续死亡20余只,仅剩下7只种孔雀,损失近10万元。

面对失败,黎定华没有气馁。他通过书本、网络自学孔雀饲养技术,并积极参加周边区县举办的养殖培训,不断积累养殖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黎定华在重庆忠县一家孔雀养殖场交流学习后,终于弄清楚失败的原因——养殖环境不行。

为此,他对养殖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原有的塑料养殖场改成两层楼的吊脚楼。顶部采用隔热防水的彩钢瓦进行封顶,第二层、底层和四周则用漏洞式隔离网封住。

“两层楼设计,增加了养殖空间,我把孔雀养在第二层,底层还能养鸡。”黎定华满意地说,“隔离网设计,让圈舍长期保持通风,能降低畜禽疾病感染率。”

养殖场改造完成后,黎定华重新购买近百只孔雀及上千只野鸡进行养殖。

经过一年时间的辛苦培育,黎定华养殖场的商品孔雀出栏量达到200余只,野鸡5000余只,孔雀蛋1000余颗。

规模是上来了,但销路在哪里?

黎定华一面与本地农家乐、酒家联系合作推出孔雀肉、野鸡肉菜系,一面积极参加美食推介等公开活动向游客介绍,逐步打开了市场。

终于,2016年底,黎定华收获第一桶金,养殖场销售额达70万元。如今他共养殖孔雀300余只,养殖野鸡1500余只,年销售额超50万元,其孔雀蛋、鸡蛋等产品远销上海、广州等城市。

黎定华表示,是曾经的军旅生涯,带给他不怕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接下来,我将继续发挥退役军人的带头作用,带动当地更多有意向的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门路,共同把道观村的养殖产业做大做强。”面对未来,黎定华充满信心。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雪

--> 2023-08-02 退伍军人黎定华——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16747.html 1 林中养殖孔雀 开出“致富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