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3年08月04日

“兵支书”黄平——

不忘“兵之初” 建功乡村“新战场”

黄平(右)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稻虾养殖情况

农家小院鲜花盛开,水泥路延伸至各家各户,连片的稻虾田生机勃勃……7月24日,走进吴家镇含珠桥村,只见处处焕发着新活力,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田园风光图。这欣欣向荣的背后,离不开扎根家乡22年的“兵支书”黄平和村民们的辛勤付出。

今年53岁的黄平1989年入伍,1992年退伍,2001年到含珠桥村工作至今已有22年。

在含珠桥村便民服务中心,记者见到村党总支书记黄平时,他正忙着准备肖家湾公路建设工程资料,与同事商议相关事宜。

肖家湾公路位于含珠桥村4组,总长3公里,沿途共80余户农家。该公路因建设年代久远,路面没有硬化,长期使用导致路面破损坑洼,群众希望修建水泥路的呼声日益强烈。

黄平与同事了解情况后,制定初步规划,并向当地政府反映这一情况,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推进项目进度,他们还同步开展公路硬化前的勘测、加宽、排水沟设计等工作。目前该项目成功获批,准备入场施工,预计本月底竣工投用。

眼瞅着家门口的公路即将硬化,村民陈仲文乐开了颜,“黄书记一直把我们盼着修水泥公路这件事记在心上,大热天还在现场测量,以后路修好了,大家伙出行都顺心安心了。”

要想富先修路。在黄平和同事的努力下,该村目前已修建70余公里水泥公路,30余公里机耕道,50余公里生产便道。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路修好了,产业规模化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几年前,当得知外出务工人员雷庆国、雷庆友萌发了返乡创业发展稻虾的想法,黄平便主动联系推介。了解当地发展特色产业的相关政策及便利的生产条件后,雷庆国、雷庆友在当地发展稻虾产业的想法很快确定下来。

“村里很多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种植大户的落地将盘活闲置资源,唤醒田间新活力,还能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挣钱。”为此,黄平积极奔走,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协调帮助雷庆国、雷庆友分别流转土地500余亩、300余亩发展稻虾,涉及300余户农户的土地。

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大户,黄平还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反诈宣传、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对他来说,村里大小事宜,他都会记在心上,落到实处。

“优秀区人大代表”“优秀村(社区)书记”……一项项荣誉记录了黄平的奋斗足迹。对于未来的工作,黄平有自己的打算,“我们计划通过资金入股稻虾养殖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此外,也将积极引进、培育更多种植大户因地制宜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带动群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新莲 实习生 范释逊

--> 2023-08-04 “兵支书”黄平——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16778.html 1 不忘“兵之初” 建功乡村“新战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