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条满是凌霄花的长廊,位于广顺街道高瓷村的汤sir小屋民宿映入眼帘。白色主调的北欧风貌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实木长桌、原木色家具和热带植物元素,营造出温馨治愈的氛围,完全看不出来,这里曾是一处普通农房。
昔日老旧民居,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香饽饽”?
时间回到2021年4月1日,广顺街道农服中心主任唐良泽在朋友圈看到汤sir小屋第二天即将开业,发动大家帮忙宣传后,就和同事前往现场祝贺。
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业主汤世涛卖了城里的房子,花了100多万元回村改造老家房子,打算给父母和自己养老,并对外运营。但汤世涛平时在重庆主城上班,所谓的“运营”也只是招呼一些相熟的客人。
得知“民宿”只是个“兼职”,唐良泽一行觉得有点可惜:“你这房子花这么多心血,打造得这么好看,要不考虑下打造成专业的民宿?”
经过现场“把脉”,他们给出了建议:“周边环境需要进一步改造”“房子规模偏小,可以考虑把周边邻居的房子都租下来,一起打造”“目前的服务项目有点单一,可以精心设计包装一下”……
有了街道党工委出谋划策,汤世涛打算好好干。紧接着,一边是如火如荼地改造,一边是街道卖力地帮忙“吆喝”,很快,汤sir小屋在荣昌有了一些名气。
“正式开业那一年,生意好得很,好多客人排队等吃饭,节假日还要提前预约。”但是汤世涛高兴之余也有了烦恼——民宿门口是泥巴路,客人表示停车不方便。
得知情况后,为支持民宿产业发展,广顺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投入6万元,在民宿旁修建400多平米的停车场,解了燃眉之急。
“民宿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逐步孵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党建+民宿’发展模式,力争‘先进带后进’,让更多人搭上‘增收快车’。”广顺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汤sir小屋民宿已为1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3人就业创业,每年累计为务工村民发放工资40多万元。
“保姆式服务”也让民宿走的越来越稳、越来越远。“我们一年营业收入有100多万元,目前在远觉镇、武隆县、丰都县、永川区都开设了分店,未来还准备在重庆茶园、綦江等地发展。”汤世涛自豪地介绍。
小小民宿从“干起耍”到“有干头”,党建可以说贯穿了其发展的全过程,一路保驾护航用心呵护,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下一步,广顺街道将进一步发挥党建在民宿业产业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民宿+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人员等新建精品民宿;围绕汤sir小屋网红打卡点,提升整体景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高瓷村农文旅融合路、濑溪河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区,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念起“致富经”,吃上“旅游饭”。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光慧 通讯员 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