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渝西地区开了一场发布会,宣布试点“五个一体化”推进招商工作。简单来说,就是要渝西八区共打“一张牌”,在各个方面先行先试,形成招商合力,积累经验后向全市推广。
渝西一体化,事关重庆西扩、成都东进,事关成渝中部崛起,事关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八个区,禀赋不同、优势各异,却奔向同一个目标: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这,是渝西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也是政策利好。
先行就要先试。如何找准“试”的切入口?不妨从问题出发,变被动为主动。
一体化,最怕各自为政、无序竞争。你干你的,我做我的,长此以往,你争我抢,就会形成恶性竞争,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钱花了,人用了,项目上了,却有可能热闹之后,事倍功半。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整体入手,把“一盘棋”思维、“一体化”思路根植在顶层设计中、融入到项目规划中、落实到招商引资中,把渝西八区当作一个整体来谋划和推进。而招商“一张牌”,正是渝西一体化的制度探索和实践创新。
这一次,渝西地区试点全流程一体化,整体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绘制《渝西地区协同招商产业图谱》,常态化动态发布投资机会清单,把渝西地区“一体推广”“打包推介”,让大家美美与共;再通过产业、项目、政策等反哺具体的区,来实现各美其美。
在渝西一体化的赛道上,产业是关键。今年4月份,《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出炉,提出渝西地区是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顶梁柱”。一个月前,重庆发布“渝西跨越计划”,提出到2027年,规模工业营收达到1.4万亿元以上。对于渝西地区来说,这样的窗口机会很宝贵,必须只争朝夕。
为了让渝西“顶得住”“扛得起”,这次“五个一体化”首提的就是“产业布局一体化”,围绕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梳理重点产业链图谱,强链、补链、延链,塑造产业集群化的整体竞争优势。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就是重中之重。
有人会问,大家都“造车”,会不会同质化?这样的思考模式,是对汽车产业链缺乏全面、系统的认知。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配备超过2万个零件,类别之多、分工之细,远超想象。渝西各个区完全可以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相向而行。比如,江津区优先发展电驱、电转向、智能座舱等;大足区侧重发展智能驾驶、底盘、车身等;潼南区聚焦发展动力电池(材料)、智能车控、内外饰……错位互补,协同发展,最终利好的将是整个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谋区域发展,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握指成拳比单打独斗更有力、更高效。坚持“一体化”,把渝西八区变为利益共同体,在政策协同、招商联动、有序竞争、提质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渝西崛起指日可待!
原载《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