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我区召开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动员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创新制胜、人才引领,按照“3551”工作思路,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桥头堡,为现代化新荣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在广大企业中引发热烈反响。
重庆市鑫科源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刚
“非常荣幸能参加荣昌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重庆市鑫科源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刚说,大会发布了《重庆市荣昌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荣昌科技创新的氛围会越来越浓,科技创新主体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科技创新的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
重庆市鑫科源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及销售高精密双面、多层印制电路为主的PCB生产制造商。接下来,该公司将全力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技术研发,把科技创新作为持续发展之基和市场制胜之道,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新荣昌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泓一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经理罗新涛
“荣昌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规模大、规格高,凸显了区委、区政府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我们倍感振奋。”泓一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经理罗新涛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归根到底就是人才创新。大会发布《重庆市荣昌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并为2家“荣昌区新型研发机构”、9家“荣昌区企业技术中心”授牌,为6名高层次人才代表颁发重庆英才服务卡,这无疑是为广大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下一步,泓一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将紧跟区委、区政府步伐,在酵素产品研发等方面持续发力,建好校企技术中心,共建实验室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双向奔赴,为荣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桥头堡贡献力量。
重庆吉棠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欧阳红生
荣昌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提出,以国家畜牧科技城为统揽,充分发挥“一院一校”作用,全面推进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重点攻坚畜禽种质资源等“卡脖子”技术,加快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双城经济圈科创中心等项目建设。作为参会企业代表之一的重庆吉棠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欧阳红生备受鼓舞。
目前,该公司已建立CRO产业化平台,获得7种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并成功与广州华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荣昌高新区孵化出重庆吉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当下,欧阳红生正带领团队进行猪蓝耳病等生猪流行疾病的抗病育种研究和产业化工作,成功后,不仅能降低蓝耳病对生猪的危害,还将解决产业难点和痛点,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育未来发展“增长极”。
德力玻璃(重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皮向勇
“人才是企业长存的生命力。此次大会发布了《重庆市荣昌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提出‘3551’工作思路,能有效助力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德力玻璃(重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皮向勇说,这充分反映出区委、区政府对人才引进的渴望和决心,也为企业引进人才坚定了信心。
德力玻璃(重庆)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玻璃制品制造、销售等为主的企业,接下来,将用好政策福利,给引进的人才提供充分的发展高度、发展空间和成长的宽度。同时,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切实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高档日用玻璃器皿的主要生产基地,为“荣昌制造”增光添彩。
国农(重庆)生猪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申洪杰
“此次大会深入分析了荣昌当前的科技创新发展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为科技强企、创新发展鼓足了底气、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国农(重庆)生猪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申洪杰说,公司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打造“容易管”“容易养”“容易卖”“容易买”“容易贷”“容易医”六大数字平台,实现生猪养殖、贩运、屠宰“一网式”实时监管,打造全国生猪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样板。
该公司还成功引入清华大学力合基金等战略股东,今年2月在重庆市中股转中心乡村振兴板正式挂牌,成为全市乡村振兴板唯一一家数字服务型企业。目前已启动A轮融资。
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新莲 张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