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3年08月30日

河包这项工作,缘何入选全市典型经验名单?

近年来,河包镇紧紧围绕粉条产业做文章,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辖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在近日揭晓的重庆市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经验名单中,河包镇作为我区唯一单位榜上有名。

河包镇缘何入选?记者8月20日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在河包镇核桃村高淀粉红薯种植基地,只见红薯保鲜库房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挖掘机来回穿梭,进行场地回填收尾施工。

“该项目投资40万元,预计今年9月下旬完工投用,到时可以储存100吨左右的红薯。”河包镇核桃村党总支书记李相杰介绍,“红薯保鲜库建好以后,不仅可以用于红薯保鲜,还可以存储种红薯,便于第二年红薯育苗,为大面积推广种植高淀粉红薯创造了条件。”

今年,在村集体的带动下,核桃村有300余户村民进行高淀粉红薯种植,红薯收获后由村集体统一收运交给镇上的粉条企业生产,既保障了企业的原料供应,又拓展了村民增收的渠道。

“今年村里集中育苗了60余亩,全部免费发给群众种植,全村红薯种植面积达一千亩左右,亩产预计4千斤左右,户均增收可达5千元。”河包镇核桃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烤说,明年该村红薯育苗面积将增加至200亩,用于支持河包其他村社区发展高淀粉红薯种植。

“届时,全镇高淀粉红薯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到4千亩左右,为河包粉条园区的原材料供应提供坚实保障。”张烤表示。

不仅是种植红薯可以助农增收,河包粉条企业的发展,也为辖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务工岗位,鼓了村民腰包。

目前,河包全镇拥有标准化粉条企业24家,粉条年产值13亿元左右,为1千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我们企业有200多名工人,其中,脱贫户、残疾人等就有40多人,他们每人每月的工资有4千元左右。”重庆市黄海食品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段绪芳说。

为推动企业发展,该镇在鼓励支持现有粉条企业做好技改升级和品牌宣传推广的同时,还会同区级相关单位,积极推进河包粉条生产加工区A区扩建项目。该项目预计2026年竣工投用,届时可引进20多家规模化粉条加工及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帮助河包镇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粉条产业体系,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更多群众依靠“粉条”增收致富。

“此次入选典型经验名单,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鞭策。”河包镇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镇将坚持党建统领三项重点工作,以河包粉条为品牌,以河包粉条产品园为平台,坚持二产带动一产,一产促进三产,推动河包粉条高质量发展,努力交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高分报表。

融媒体中心记者 曹让均 通讯员 张举成

--> 2023-08-30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17117.html 1 河包这项工作,缘何入选全市典型经验名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