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跑,是如今许多人偏爱的运动方式。夜间凉爽、舒适,氧气含量较多,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放松一天紧张工作、学习的精神。夜跑好处多多,但同样也会带来风险,这些事项不可忽视:
合理安排时间
夜跑的最佳时间段是晚饭后1小时、睡前2小时。跑步的时间太晚,容易造成大脑兴奋,可能影响睡眠。
不要空腹跑步
可以在下午时吃点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面包、香蕉等碳水化合物补充体能,尽量在跑步前1小时吃完,同时补充200—300毫升的水分。吃吃喝喝有个原则,那就是离运动时间越近就越要少吃。避免吃高纤维素、高脂肪食物,以免在运动中出现胃肠不适。
穿戴专用装备
专用的跑鞋具有缓冲避震设计,能有效减缓脚着地时的冲击力,从而保护你的双脚及膝盖。脚是跑步时出汗、摩擦最多的部位,专用的跑步袜可以改善脚的运动环境,避免水泡、真菌感染和擦伤。晚上光线暗,运动装最好颜色鲜艳并带有反光条,让路上的行人和司机能看到,增加夜跑的安全性。
不跑陌生路线
规划夜跑线路时,住所周边自己熟悉的路线为首选,切忌跑从来没有跑过的路线或人迹罕至的道路。务必选择有路灯的路段,最好选择有摄像头监控的区域。道路要选择路面平整、车流量较少的路段,可以白天骑自行车熟悉一下路况,或事先在地图上规划一下路线。学校操场、公园、绿道、小区内部步道都是较好的夜跑线路。
遵守交通规则
不要因为夜晚人少,存在侥幸心理就去闯红灯。要遵守交通规则,根据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过,如果遇到红灯,要提前减速,不要突然停下,对膝盖不好。
不要佩戴耳机
夜跑时不建议戴耳机,因为夜间人的视觉能力已经减弱,如果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将会增加不安全因素。同时,音乐会分散注意力,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无法在第一时间作出应对。既然选择了夜跑,就不妨全身心地投入,全心全意享受夜跑的快乐。
(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