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一道路改造项目信息被系统检索后,总界面发出预警:阶段时间停留过长。
原来,该项目长时间停留在前期环节,未更新进度款拨付等建设动态,触发了实时预警,被系统自动识别为“蓝色”风险等级项目。系统监督员立即介入核查,发现该项目存在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填报不及时、未达到计划进度等问题,随即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责令责任科室限期整改,督促管理人主动履职、整改问题。
这是区城市管理局创新打造的“荣昌市政工程项目监管信息系统”,9月正式投入运行,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城市管理领域工作,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市政工程建设“廉洁防线”。
这个系统什么来头?
“荣昌城市管理领域政府采购、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一年近百个,涉及金额数千万元。”区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廉政风险涉及多个环节,风险点位较多且有一定隐蔽性,让项目尤其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监管成了大难题。
难,就难在市政项目小而散,小微工程占比约86%,全方位监督难度较大;加上在初设、预算、招标等20余个环节建设中高度依赖中介机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对项目的流程监管还有漏洞。
怎么解决?区城市管理局打出了“五板斧”。
其中最有力的“一板斧”,就是强化数智引领。为了最大程度堵住风险漏洞,区城市管理局依托智慧城管“综管服”平台,打造了荣昌市政工程项目监管信息系统,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30余个运行流程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梳理建立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模型,全口径、全要素汇集数据信息。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实现了对设计、预算编制、监理服务、合同管理、验收结算等全流程环节的审批留痕和台账资料线上上传。”该负责人介绍。
“另一板斧”是重塑监督流程。该局建立了“信息化+N”的立体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对标风险控制矩阵,在关键流程设置工作提醒25个、风险提示16个,引入预警原则18个,打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建—监”等环节数据,实现廉政风险分级检索、分类预警。
此外,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专班制,明晰权责事项,形成管理责任人制度清单;完善并严格执行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内控制度;推进工程建设事前“五必谈”、事中“五监管”、事后“五必看”管理模式,严格控制风险……其余“三板斧”也同步跟上。
这样一来,让市政项目置于阳光之下,为守住项目监管的廉洁红线进行了有效探索,成效陆续显现——
全链条责任持续压实。分级明确领导班子、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科室管理等责任22项,清单化明确权责事项66项、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285个,构建出清廉工程建设管党治党责任新体系。
全流程制度不断完善。新增清廉工程建设廉政制度,纳入前期探索形成的实践经验,完善廉政谈话、廉洁承诺、述职述廉、责任追究等内容。研究修订工程建设制度7项,调整工程款支付等内控制度6处,优化政府采购等流程5个,推动制度固廉。
全周期管理切实加强。把复杂的法律制度和业务规则等分解嵌入项目全周期,将梳理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固化到系统中,建立企业库信息,以数字化手段对进度缓慢的项目进行预警提示,切实加强施工、监理、审计等环节的周期管理。
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监督更加智能。借力数字赋能监督,监管系统已覆盖11个内设科室及下属单位,抓取69个工程建设和采购项目信息。设置蓝、黄、橙、红风险4个预警等级,智能匹配项目、进度、合同、数据等关键要素,不断探索工程建设项目权力运行“智慧监督”。
荣昌市政工程项目监管信息系统上线以来,已累计提醒谈话项目负责人7人次,开展预警情况核查5次,对城区市政道路及停车位改造工程等3个设计变更项目进行纠偏,发出通知书2份,整改中介项目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2个,督促未达到计划进度等问题项目12个。
下一步,结合操作实践,区城市管理局将对系统进行迭代优化,动态更新预警原则,优化风险识别信号,最大化实现工程建设数智监管。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