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赖家辉 通讯员 吴 玲)10月以来,清升镇万亩再生稻陆续进入收割期,稻田里,黄澄澄、颗粒饱满的再生稻穗压弯了腰。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紧张有序地收割再生稻。
看着一片金黄的稻田,火烧店社区居民黄卜珍喜上眉梢:“我家种了两亩多水稻,头茬收割了两三千斤稻谷。现在再生稻能收四五百斤。”
再生稻即在第一季水稻收割时,留下30厘米左右的稻桩,利用原有稻桩上的腋芽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在头茬稻收割后,清升镇对农户开展了针对性技术服务,帮助他们多种田、多产粮,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我镇再生稻通过前期施肥蓄水等措施,管理得较好,今年长势不错。”清升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李文贤表示,“今年再生稻亩产200斤左右,目前收割工作进入收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