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3年12月01日

“养殖”“治污”两手抓 “生态”“经济”双丰收

——我区濑溪河沿岸水产养殖治理工作记略

宜居荣昌 李建友 摄

近日,在峰高街道东湖社区的“鱼菜共生”立体养殖基地内,养殖户胡正奎一大早就开启了忙碌的一天。只见他熟练地向鱼塘内投放饵料,一时间,塘里的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挤”到水面争食。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胡正奎心里都乐开了花,“这批鱼品质不错,明年产量预计能达到5万斤,产值60多万元,这都多亏了几年前的转产。”

胡正奎口中的转产正是荣昌对濑溪河沿岸水产养殖开展治理工作的一项措施。

原来,因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我区濑溪河沿岸曾发展了不少水产养殖。部分养殖户为加快鱼类生长和加大鱼类的产出量,不仅高密度养鱼,甚至进行“肥水养鱼”,导致水质逐渐恶化、水中缺氧。为了在有限的水域面积多养鱼、不死鱼,就需要增氧机来增氧。

当时,增氧机几乎成了家家鱼塘的“标配”。虽然有了增氧机的“加持”,但时间一久,鱼塘还是需要重新换水,俗称“清塘”。“清塘”后的污水排放至濑溪河,导致河水受到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2021年,我区启动濑溪河水产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提升工作,区委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例会,就重点问题开展现场督查督办,将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摆在压倒性位置。通过对河流200米范围内所有鱼塘实行复耕种植粮油作物,或转产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0米范围外所有鱼塘实行生态养殖等措施,对全区养殖鱼塘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同时,针对转产复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出台相应补助措施。

“整治后发展稻渔的,按照1700元/亩标准进行补助;复耕种植粮油作物的,按照1500元/亩标准进行补助。对于河流200米范围外所有鱼塘,则按照《重庆市荣昌区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不培水、降低养殖密度等技术措施进行整治,养殖水体质量达到《淡水养殖废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二级标准及以上,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按每年每亩4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连续补助3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基于这样的措施,胡正奎当年便获得了2万余元的补助款项,“这2万余元便是我发展‘鱼菜共生’立体养殖场的启动资金。”

“鱼菜共生”指鱼菜互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两种农业技术进行整合,鱼池和蔬菜池里面的水不停循环,鱼粪成为蔬菜的天然肥料,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以前肥水养鱼虽然产量高,但收益低。而今,清水养殖产量略有下降,但效益翻了三番。我养的鱼前年还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胡正奎骄傲地说。

像胡正奎这样的转产养殖户不在少数。截至目前,全区已转产复耕鱼塘面积4582亩,生态养殖鱼塘面积15511亩,补助资金达1005万元。

正是通过强有力的专项整治和措施,我区极大程度解决了水产养殖污染问题,全力保护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促进了全区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濑溪河高洞电站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如今,漫步濑溪河畔,偶有微风拂过,河面泛起阵阵涟漪,河水蜿蜒曲折流向远方,两岸青翠探出水面,一幅水映柳绿的美丽生态画卷在荣昌大地上徐徐展开。

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文杰 通讯员 邓尚丽

--> 2023-12-01 ——我区濑溪河沿岸水产养殖治理工作记略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18346.html 1 “养殖”“治污”两手抓 “生态”“经济”双丰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