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老人和孩子,不仅是每个家庭关注的对象,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这些年来,昌州街道宝城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滔,始终把这句话作为自己坚守的信条,带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紧贴居民所需所想,千方百计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网,用心用情守护“朝夕美好”,努力把民生底色绘就得更加温暖。
“叶老,我们来看您了。”前几天,谭滔组织几名养老服务志愿者,走进五保老人叶兆贵家中,为他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叶兆贵身体不好,再加上行动不便,宝城寺社区便将其纳入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范围。
在叶兆贵家中,志愿者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气氛融洽。看似简单的“拉家常”,谭滔总能从中“挖掘”到想要的信息——老人的身体情况、心理状况及具体需求。
临走前,谭滔将一张便民联系卡交到老人手中,叮嘱他有任何需求可以随时向社区寻求帮助。叶兆贵露出笑容,连连称赞宝城寺社区的贴心服务。
“让老人安享晚年,既要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谭滔如是说。
为此,谭滔牵头创建了“昌州同馨”品牌,依托小院讲堂、青少年之家、先锋业委会、社工组织等服务载体,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服务大厅、阅览室、综调室、多功能电教室等设施;成立老体协等社会组织4个,包含门球队、太极拳、柔力球等9支老年队伍;除每周两次“同馨课堂”外,还在社区活动室常态化开展形体课、声乐课、手工课、知识讲座等课程和活动,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多彩“夕阳生活”。
退休党员郭忠琼是“同馨课堂”的忠实“学生”,也是声乐班的班长。每周的声乐课她都不曾缺席,通过“同馨课堂”,她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退休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她说:“有了社区搭建的平台,大家平常可以来唱唱歌、跳跳舞、做做手工,日子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我们不光把老人装在心里,还把孩子捧在手心。”谭滔说。
2023年12月24日一早,昌州风情步行街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由宝城寺社区党委组织的“昌州宝贝”亲子运动会,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一同跳操、奔跑、玩游戏,感受亲子运动的欢乐。
像这样的儿童活动,经常在宝城寺社区上演。
在日常工作中,谭滔聚焦儿童友好发展,于去年4月在社区启动“昌州宝贝”儿童关爱项目,建立“社会慈善资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五社联动为基础,团委、妇联、学校、医院等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的社区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同时,搭建起昌州宝贝”成长营、运动馆、安全屋等活动阵地,培养少年儿童兴趣爱好。
该项目启动以来,已开展公益义卖、运动训练、安全培训、非遗体验等活动43场,参与儿童1200余人次;谋划推出24小时心灵电话亭、宝贝春晚、“城市探访”夏令营等活动10余项。
“‘一老一小’事业发展得好不好,不仅事关当前、更事关长远。”近几年,谭滔带领社区党委,聚焦辖区“一老一小”民生需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双提升,构建起“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现代社区服务新格局,书写了一幅幸福宝城的和美画卷。
谭滔用心用情关心关爱辖区“一老一小”的创新举措,不仅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和信任,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
荣昌区优秀党员、社区教育工作优秀志愿者、荣昌区优秀共青团干部、荣昌区人民调解能手……一项项荣誉接踵而至;他所带领的社区同样收获颇丰,多次荣获优秀基层党组织、最美志愿社区、重庆书香社区、重庆市示范阵地、优秀基层党组织、社区妇女儿童维权示范社区、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社区等称号。
“下一步,我将继续带领社区班子成员,坚持党建引领,瞄准群众需求,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探索养老育幼与文旅、教育、医疗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一老一小’撑起‘幸福伞’。”谭滔表示。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