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结束,各地的车站再度迎来繁忙时刻。背着沉重行囊的打工者们,离开故乡、远离家人奔赴远方,上演着一幕幕泪目的离别场景。
但对峰高街道石盘村的返乡农民工何明建来说,今年的离别时间极其短暂——
“老婆,我出门了。”“注意安全,等你的好消息。”2月20日一大早,何明建踏上求职之路。与过去拎着大包小包、满脸心酸不舍不同,他“轻装上阵”、哼着小曲儿,满眼期待。
“往年这个时候,我已经坐在去西宁的火车上了。路途遥远不说,生活也不习惯。”谈及在外漂泊的十余年岁月,何明建直摆手。最让他难过的,是头一天一家人开开心心团年,第二天天不亮就得轻手轻脚地离开,“不然娃会一直哭闹,看着揪心!”
步行仅十来分钟便进了场镇,一辆挂着“暖心送岗直通车”标语的大巴车早已等候在集合点。何明建与20余名老乡上了车,谈笑间,每个人都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原来,春节期间,区人力社保局组织上百家企业到各镇街开展专场招聘,村(社区)工作人员走村入户上门搜集求职需求,并于当日安排20余辆客车到各集合点,将300余名求职者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让大家看着“实物”找工作。
“现在我们进入了荣昌高新区,大家知道去年我区引进了多少个项目吗?88个!上亿元的重大项目有52个,是荣昌历史之最……”大巴车上,何明建一边翻看手中的宣传册,一边听工作人员讲解发展近况。
荣昌的产业兴城,如遇东风“扶摇直上”。看着窗外的现代化气息,何明建惊叹,家乡是真的不一样了,“实力变强,为民更贴心。”
第一站,大巴车来到重庆尚上服饰有限公司。细心的何明建一下车便掏出手机盘算时间——汽车行驶了15分钟,换成摩托车的话预计20分钟左右。在这里工作,每天都可以回家,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们一个月拿得到好多钱?”“做这个难不?”“车间挺整洁有序。”……车间内,何明建跟随大家缓步向前,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详细了解工作岗位需求、询问工资待遇保障、查看食宿条件。
打量了一圈,这里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何明建印象深刻,并对“大烫”这个工种产生了兴趣。
“熟练工一个月至少可以挣五六千元。这样的工资和在外地打工差不多,支出还更少,哪里需要离开家人,千里迢迢跑到外面去受罪!”何明建坦言道。
随后,大巴车带着何明建继续到其他企业参观。经过一上午实地了解,心中有了“答案”的他,到尚上服饰人事部填写了入职申请表。
“您好,需要去医院进行入职体检,结果出来就可以入职了。”人事部工作人员的话,给何明建吃下了“定心丸”。他自己也没想到,短短一上午,求职这样的大事就能“尘埃落定”。
怀着激动的心情,何明建马不停蹄地赶回家,踏进院门便扯开嗓子喊:“爸妈、老婆,工作敲定了,今年不出去了!”
“好好好,等孙子放学回来,不晓得好高兴!”两个老人呵呵笑着从屋里走出来,老婆易友芳则从厨房探出头来笑道,“不走了就来帮忙弄饭。”“哈哈,要得!”
记者手记
当天结束采访时,看着何明建牵着母亲的手,笑着向我们挥手告别,其乐融融的画面让人倍感温馨。为他们一家人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也想起连日来活跃在何建明身边一个个工作人员的身影,正因为有他们的帮助与支持,才留下了这一温馨的画面。
春节期间,荣昌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坚守在场镇入口、奔走在田间地头、往返于车间厂房……只为大声喊出那句——老乡,别走,荣昌需要你们!当然,他们之所以有底气喊出这句话,来源于荣昌的发展实力,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张张有目共睹的亮眼成绩单。
要让返乡人留在家乡就业,绝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办成的事,需要“幕后”暖心的敲门、贴心的服务。而老乡们最终选择留下,除了能顾家、待遇好,还如同何明建在谈笑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对荣昌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 黎 杰 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