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闲置资产是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去年,清升镇立足当地实际,一手抓闲置资产盘活,一手抓招商引资,实现了闲置资产的高效利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走进位于清升镇火烧店社区的荣昌区品格箱包厂,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忙着开料、裁片、折边,公司负责人雷祖平一边调试新生产线设备,一边指导工人缝制布料。
“春节长假一结束,我们就抓紧时间调试设备、备好皮料,全力以赴赶制订单。”雷祖平介绍,该公司采取流水线生产作业,主要生产旅行、上下班、母婴、短途出行、商务出差等方面的箱包、手袋。自去年11月落户清升以来,经过2个多月的装修,现已正式投产,今年预计箱包年产量20余万只。
谁能想到,如今热火朝天的箱包厂前身是一个废弃多年的老粮站。
去年5月,雷祖平与合伙人在清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利拿到了废弃粮站的使用权,成立了荣昌区品格箱包厂。公司在保留粮站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先后投入40余万元对老粮站进行装修、改造。目前厂房内有两条箱包流水生产线,吸纳周边40余名农村赋闲在家妇女务工增收。
“没想到‘家门口’的闲置粮站摇身一变成了箱包厂,为我们提供了增收致富的好机会。”火烧店社区居民刘利踩着缝纫机乐呵呵地说,不用出远门一个月就能拿3000元左右的工资,她很满足。
原来,废弃的粮站平日无人管理,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常有蛇鼠出没。如今箱包厂的建成,不但解决了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还为当地弱劳动力、留守妇女等人群提供就业岗位,让她们在照顾老人、陪伴孩子的同时,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箱包厂的落户得益于清升镇积极转变工作思路,进一步挖掘空间存量,结合镇域发展现状,以产业增收为导向,以盘活利用闲置资产为突破口,让“资产”变“资源”,让“老巢”栖“新凤”,让“包袱”变“财富”。
“闲置资产在短时间内稍加改造、重修,便可投产达效,这是新建项目无法比拟的优势。”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清升镇坚持练好“底数清、路径明”基本功,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相关干部职工,主动摸底排查辖区内工矿厂房、闲置土地等,确认闲置面积、原因、权属等详细情况,为闲置资产建“户口”,帮助“僵尸企业”分析梳理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寻求合作伙伴。
同时,该镇以“盘活存量、带动增量”的工作思路,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招商强镇战略,先后赴深圳、东莞等地招商考察5次,邀请客商到清升考察8次,通过项目“嫁接”“联姻”等方式,激活“休眠”土地和厂房,巧用“旧巢”引“新凤”。
项目落地后,清升镇还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安排工作人员全程开展“保姆式”服务,在厂房协调、宣传招工政策、矛盾调处、水电气安装、供需协调、产业帮扶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帮助,有效助推引进项目落地投产,做强做大。
截至目前,该镇已盘活闲置资产3处,招引项目2个,带动2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接下来,清升镇将不断整合镇域资源,加大闲置资产摸排力度,加快盘活闲置资产速度,通过盘活闲置厂房、房屋,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丹 通讯员 吴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