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阿姨,您好,今天我们来把新的门牌号安上。”
“好的,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客气,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日前,仁义镇派出所辅警杨远田来到仁和社区肖玉家,在其家门上钉上新的门牌号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家。
标准住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连日来,杨远田与同事一直奔走在田间地头,穿梭在寻常巷陌,活跃在千家万户,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认真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
在杨远田看来,“一标三实”看似普通的信息,却能守护万千百姓的平安幸福,而基层派出所就是做好该项工作的“穿针引线”人。那么,如何因地制宜地将“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做好?
杨远田是这样做的:按照“先一标、后三实”“先房后人”的流程,以“街不漏巷、巷不漏院、院不漏房、房不漏人”的总要求,努力完善实有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录入工作。考虑到大部分居民白天务工不在家,他便选择在傍晚进村入户,并利用上门采集的时机开展反诈宣传,向村民普及防诈知识、分析电信诈骗手段,提醒大家不要轻信诈骗话术、无抵押放贷等各类“陷阱”,避免自身财产遭受损失。
数据显示,自今年“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开展以来,杨远田已完成“一标三实”工作入户采集1.8万户。该镇派出所共采集维护“一标三实”信息9万余条,采集维护居住人员信息1.5万余条、出租房屋800余条、实有单位2000余条。
“不少人认为‘一标三实’就是‘查户口’,但我认为,这项工作不仅能让我和群众走得更近,让社区工作更好开展,还能帮助我们快速破案!”杨远田说。
不久前,仁义镇派出所接到辖区一手机店老板报警称丢了一部手机,杨远田通过查看店里的监控视频后发现,偷拿手机的嫌疑人是一位老人,走路佝偻着背,感觉特别“眼熟”。原来,在“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中,杨远田格外注意老年人的在家情况,他随即准确判断出嫌疑人的居住位置,民警不到一小时便找到该嫌疑人,及时将丢失的手机找回,并物归原主。
认真做好“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仅是杨远田维护辖区治安稳定的一个缩影。
工作5年来,他协助抓获过违法犯罪嫌疑人、救助过各类险情、调解过各种矛盾纠纷,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他始终冲锋在前,无畏无惧。在群众眼里,他是扎根社区、心系百姓的“贴心人”;在同事眼里,他是化解矛盾、工作有方的平安建设“排头兵”。
基层工作难免繁琐,每当有人问起他坚守的原因,杨远田总是坚定地说:“头顶上的警徽、肩膀上的肩章、身上穿的警服,这是我坚守的初衷,更是前行的动力。这份维护辖区治安稳定的担子,是每一名警务人员身上应有的责任。”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