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调整参数,出口压力数值不对。”
“钢材的抗拉性不好,硬度不够,建议更换材料。”
……
近日,记者走进重庆瑞力比燃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力比燃气”)实验室,一连串指令传入耳中。只见该公司工程师郑洋正手拿钢材对设备进行调试,并不时和同事讨论实验进展。机械设备研发这一行,郑洋已经干了8年。
说起与机械的“结缘”,郑洋笑道:“我小时候就喜欢研究各种电器、机械。”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焊接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的郑洋,自然而然如愿与各种机械打上了交道。
说完,郑洋领着记者来到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物联网燃气表从生产线上缓缓“流出”,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着打包、搬运、装车……
“这款产品是由我主导研发的。”郑洋一脸自豪地说,“目前,这款物联网燃气表是我们公司销量较高的产品之一,年产量约10万台,年产值约2500万元。”
这款燃气表有何魅力,为何深受市场青睐?
“与传统燃气表相比,这款物联网燃气表提高了计量精度,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摒弃了传统人工抄表的方式,实现了用气数据实时传输。同时,采用数据加密算法,保障用户数据安全可靠。”郑洋伟坦言,别看物联网燃气表现在是市场“宠儿”,但一路走来,它的研发之路并不顺利。
2016年,郑洋接到公司研发任务,需要对以往老旧燃气表进行升级改造,与网络连接,实现智能化数据采集。
“刚接到任务时,我也是一头雾水。”郑洋回忆道,以前成天和机械打交道,在互联网领域他就是“小白”,如何开启第一步,让他犯了愁。
为此,郑洋每天利用下班时间自学关于网络方面的知识,一边与同事讨论。最终,确定了从芯片入手的改造升级方案。
“当时,我们采购了不下10家公司的芯片,将其装入燃气表中进行实验,并选择数据采集相对准确的前三名芯片继续实验。”郑洋介绍,刚开始一切都挺顺利,大部分燃气表数据采集、后台回传都比较准确及时。但创新之路怎可能一帆风顺。
2017年,在一次实地检测中,郑洋同事发现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的燃气表存在网络不稳定,后台无法连接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郑洋和同事们立马与合作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商谈。
“最后,电信公司同意在偏远地区增设基站,加强信号连接。同时,我们也对芯片再次筛选,最终确定了信号接受能力最强的芯片进行实验。”郑洋表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两年时间,郑洋和他的团队经过近百次的实验探索,攻破一个个难关,终于,2018年,物联网燃气表升级改造成功,顺利上线销售。
物联网燃气表研发成功后,郑洋还在挑战更多机械世界的“不可能”。近年来,他参与的改进调压箱产品结构项目,成功解决不同高度燃气管道的连接及内部产生的热力排出较为困难问题,提高了内部结构稳定性;参与的智能调压设备开发项目,帮助燃气公司分析管道输送能力及输差产生的原因,为管道调峰、协调提供基础数据,预防燃气事故的发生……
“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得更好,只有敬业才能让自己变得出色。我希望自己能通过专业所长,为荣昌的燃气设备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谈及未来,郑洋信心满满。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