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年近古稀的老周那时还是17岁的小周,背上行装,到双河清升公社九大队新颜茶场报到,当了一名小知青。也就是第一天,他与公认的“场花”小芳不期而遇。小芳清秀端庄,亭亭玉立,洋溢着青春气息,顿时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小周。
他和小芳很快就密集交往起来,热心的女场长发现后,刻意安排他俩在一个作业小组上工,这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每天,他俩一起出工,一起收工,双双形影不离,两颗心渐渐贴在了一起。
茶场的农活自成规律,春、夏、秋三季茶叶要采摘好几茬。每当送鲜叶到区公所茶厂,或到区公所购买农药化肥什么的,心细的场长总是安排他们一同前往。
从古佛山新颜茶场到双河茶叶加工厂,走山路大约5公里,下山沿益民机械厂公路前行大约4公里。小周和小芳总是选择难走且路途远一些的山路,那样他俩可以在树荫下歇歇脚,在有泉水的岩洞纳纳凉。相处一年多,他俩一起干活挣工分,一起收获着甜蜜的爱情。
转眼到了1978年春,这是小周和小芳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准确地说是3月15日,经过区公所、县两级医院体检合格,小周光荣参军入伍了。
眼看着就要离开茶场,离开心爱的恋人,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小周花了整整一个通宵,用蜡光红纸为即将迎来20岁生日的小芳刻了一对剪纸花篮。
在新兵即将远行的当晚,从未到过县城的小芳停留在闷罐火车的铁门前。这是他俩见的最后一面,小周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将剪好的花篮送给小芳。小芳红着脸含着泪,将一双绣花鞋垫送给了小周。
来不及说几句悄悄话,来不及最后一个热烈的拥吻,新兵开拔的军号声就吹响了。旋即,铁皮闷罐火车的铁门“轰”地一声关起。火车徐徐启动,向着祖国的大西北飞奔。小周与小芳分别了,这一分就是近半个世纪。
上世纪70年代末期,边境线吃紧,小周所在的部队进入战备状态,长时间与外界中断了联系。直到两年后小周才得知,由于长时间无音讯,小芳父母以为他已变心,再三催促,几个月前把她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这个消息触碰到小周的泪点,痛得无法呼吸。他想,既然不能在一起,那就把那颗滚烫的心留在昨天,永远不要再去触及。从此,他安心在部队工作学习,潜心钻研写作。后来,小周退伍到国企工作。再后来,有幸带薪读书,有幸到媒体单位和机关工作,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
小周逐渐变成了老周。然而,对于老周来说,那段爱情,那些被封印的、被深藏在心底的记忆,总是在不经意间触动着他的心弦。除了遗憾,更多是对小芳的歉意。他很想知道现在的小芳生活得怎样,也想对小芳说声对不起。
今年五一长假,老周终于打听到小芳的近况。在朋友们的陪同下,老周在古佛山见到了小芳。
近半个世纪后再度重逢,老周和小芳心情都非常激动与紧张。他俩喜极而泣,拥抱有些迟缓,问候显得语无伦次。小芳说,这几十年自己过得很好,并不怨恨那时的小周。当初他送的那对剪纸花篮,她从结婚就装裱挂在卧室,直到10年前搬新家才取下来。开朗的小芳邀请大家:“下次到我家吃豆花饭。”
老周终究没有说出那句“对不起”,他知道,有的人错过就不会再来。此时,他在心里默默祝福曾经的小芳: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