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4年06月07日

精神端午

●周桂芳

初夏时节,岸芷汀兰,芳香馥郁。

有一个衣袂飘冉的人,屹立水边千年,他带着楚地弥漫的神性和巫性,蒸腾着草木的诗意,集天地万物灵气于一身,孤独地在山水间跋涉,在梦境里漫游。

有一种民族信仰,穿越千年而持久,在人间诗意唯美般绽放,那就是端午。

端午,不光只有艾草菖蒲幽香,不光只有粽子满屋香甜,还有一个精神端午,悄悄地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深深地融入了每一个人的民族基因血脉里。

只要一包起粽子,一插起艾草菖蒲,嗅闻着满院满屋的艾草香,就会自然而然想起那个众醉独醒的赤子,耳边传来他的对天长问,对月长歌。我仿佛看到了远古的屈原款款走来,韧芳载佩,他“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也许,有人说他痴,笑他傻,叹他看不开,连渔夫都比不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着高贵风骨的人,有着一腔赤子情怀的他,报国无门,这种千年孤独无人能懂,他毅然怀沙自沉,希冀以此警悟君主和国人。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千年来,一条大河奔涌于天地之间,他矗立水边,低眉沉思,那是一个独自穿越茫茫时空的孤独苍凉背影,那盈盈春水,耿耿秋水,浩浩江水,都是荡漾于天地间思念深泽的故乡水,都能带他魂归故里。水边的菖蒲苍翠,岸边的艾草繁茂,都是生生不息轮回于时间河床上的故园香草。被两次放逐他乡多年的游子,一心只想报国,千山阻隔,身回不去,就让魂随江水一起飘回故乡。千年的河岸,绵延着赤子跳动的心和至死不变的报国情怀。

夏天的风,徐徐吹来,耳畔又传来他低缓悲怆的吟唱:“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音韵随清波洇开了一幕如烟画卷。

端午节,凡有炎黄子孙的地方,无论是天南地北,还是天涯海角,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在看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菖蒲,用各种方式纪念屈原,怀念屈原。这就是炎黄子孙血脉里的传承,更是精神文脉的传承。

满荡荡的一江澄碧,是从故乡一路追来的长江水,紧紧抱着他,一路诉说,一路叮咛,依依接他回家。屈原用一生诗情和赤子之心传昭忠骨,我们深情地慨叹他一生的坎坷遭遇,千年来,他孤独一个人,让一种文人风骨和爱国情怀凝聚为一种博大的力量,在端午节折射出熠熠生辉的光芒,烙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融进了每一个人的精神文脉里。他身上彰显的,是中华民族一代代仁人志士所共有的品格,那就是成仁取义,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一首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

端午节,我读屈原仰天长啸、跌宕起伏的一生,纪念精神端午的文脉传承。

--> 2024-06-07 ●周桂芳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20749.html 1 精神端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