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4年06月14日

荣昌推出“十条措施” 加快国家级非遗人才聚集

近日,荣昌印发《加快集聚荣昌国家级非遗人才十条措施(试行)》(下称《措施》),在2年时间内加快集聚各类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创新和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措施》主要聚焦非遗人才培育、非遗技艺传承、高层次人才引进、非遗创新发展等,涉及10方面、28条举措。通过落地落细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服务保障,以及人才培育、传承创新等补贴,驱动非遗‘工匠’队伍持续扩大,推动‘荣昌非遗’在新时代创新性发展中绽放夺目光彩。”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介绍。

聚集人才学习非遗技艺方面,支持毕业5年内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县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和其他社会人才,在荣昌学习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等传统制作技艺,学习满一年及以上并考核合格后给予8000—24000元/人的一次性补贴。

支持人才开设非遗工作室方面,在安陶小镇开设荣昌陶艺工作室的人才,持续经营12个月以上(每月正常生产营业不低于22个自然日),给予相应的工作室租金补贴、租房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

鼓励人才传授非遗技艺方面,设置非遗人才传承、人才实习及留用、非遗工坊传承等多重补贴,鼓励区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培育更多非遗“新生代”、留住更多青年“守艺人”。

加快现有人才培育提升方面,支持区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参加高层次专业培训(学历教育)学习,鼓励在荣昌全职从事非遗工作的区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在荣昌开设非遗工作室的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参加等级评定,培训费、学费补贴高达50%,评定成功可按等级获得5000—20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大力聚集高层次人才方面,省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和省级及以上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等,在安陶小镇、夏布小镇、万灵古镇、古佛山或指定的重点文商旅发展集聚区开设非遗工作室,或利用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进行创作的,荣昌将免费提供工作室场地,给予20000—60000元/人/年的人才、安家等补贴,支持期限不超过2年。

支持引进设计和营销人才方面,鼓励设计人才到荣昌进行艺术陶瓷设计、夏布衍生品设计、折扇设计和管理营销,并在提供免费办公场地、评比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

支持学校培养后备人才方面,补贴支持区内专科及以上高等院校(校区)开设陶艺专业、工艺美术专业,荣昌职教中心办好陶艺专业,中小学校开设非遗课堂,全方位、多层次培育非遗后备人才。

鼓励人才开展非遗研究方面,支持在荣从事非遗传统手工艺生产制作的人才加强对非遗工艺的研究提升,支持高校人才围绕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的文化或技术理论开展研究,支持非遗行业人才围绕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的文化或技术理论开展学术研究,对成功纳入市社科联规划项目并顺利完成结项,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研究的人才(团队),给予一次性奖励。

支持人才开展非遗宣传推广方面,鼓励非遗人才加强作品创作参赛参展,支持建设非遗主题民间博物馆等,进一步扩大“荣昌非遗”知名度,让“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魅力声名远播。

“作为牵头部门,我们将竭力做好经费、申报和兑现等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措施》落实见效,厚植非遗人才成长、扎根沃土。”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表示。

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坤红

--> 2024-06-14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20787.html 1 荣昌推出“十条措施” 加快国家级非遗人才聚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