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认真、一丝不苟……在重庆明珠塑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名戴着眼镜、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站在生产设备前,心无旁骛地进行检查。
在他眼里,每一个零件、每一个设备都仿佛是艺术品,需要全神贯注的“精雕细琢”。
他叫廖中建,今年41岁,是管道车间维修机器设备的钳工,从事设备维修工作10年来,他从一个青葱年少的普通钳工,成长为一名频获嘉奖的维修能手,也成了同事们口中的“钳工大咖”。
廖中建从小就对机械非常感兴趣,还专门进入职业中学学习钳工专业。2003年从学校毕业后,廖中建先后来到成都、重庆等地,进入各类企业从事钳工工作。在这阶段的工作中,他认真踏实、勤勤恳恳,积累了10年的宝贵经验。
2014年,由于家中父母和孩子需要照顾,廖中建回到家乡,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顺利通过应聘进入重庆明珠塑料有限公司工作。
“来到公司后,我负责机器设备维修工作,这是我从来没有涉足过的领域,什么都要从头学起。”廖中建回忆,在最初工作的那段时间里,他白天跟着师傅认真学、认真记,把基础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晚上,便拿起自己在学校曾经学习过的相关书本,重新温习、复读,稳固理论知识。
经过大量基础工作历练和理论知识学习,廖中建很快熟练地掌握了各类生产设备的维修和安装技术,成为了公司内一位小有名气的维修达人。
2021年,生产车间遇到了大难题,公司仅有的两台螺旋杆空压机同时出现故障,维修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廖中建的身上。
根据以往经验,螺旋杆空压机可以邮寄回厂家进行维修,时间花费将近一个月,由于此次两台都出现了问题,若是邮寄回厂家,必会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必须尽快修好。”廖中建暗下决心,决定自主进行维修。
这类设备难度最大的是确认螺旋杆间隙的数据,这个距离只有头发丝那么细,需要经过不断测试才能掌握其准度。
掌握问题所在后,廖中建带领班组成员搜集了大量关于维修设备的书籍、资料和视频,从了解简单的零件结构到制作,从对着零件看图纸到读懂图纸所表达的技术要领,梳理设备工作原理,不断试验确认。经过几十次的拆卸、安装、调式,最终成功攻克了维修的难题,耗费时间仅为邮回厂家的一半。
螺旋杆空压机的维修只是廖中建钳工工作的缩影。这些年来,他参与PE车间设备安装调式、主导生产线的项目建设、监督指导设备基础规划施工等,依靠自身过硬的技术,解决了各种各样的维修和安装难题;同时组织实施蓄水池自动补水系统的改造、造粒换热系统改造、生产供水系统改造等140多项技改,为公司每年节约成本近百万元。
“工匠精神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只要踏实肯干、勤思善学,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廖中建说,接下来将继续努力,在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