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荣昌高新区管委会获评“荣昌区2023年担当作为先进集体”,靠什么拿下该项殊荣?
去年1月至10月,荣昌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9.14%,工业投资增速实现12.8%,均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6.07%,在我市4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列第一;工业投资增速12.8%、培育工业企业升规5家……
这些数据便是最好的印证。
在去年成功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名单里,重庆弘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弘耀电子”)名列其中。
事实上,弘耀电子落户荣昌时间并不长,能如此高效完成申报认定得益于荣昌高新区管委会的培育和扶持。
2020年8月,弘耀电子落户荣昌并投产。看准企业发展“潜力”,落户第2年,荣昌高新区管委会就将其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名单中,并为其提供定制服务。
“我们建立了高企培育服务团队,从高新技术领域分类、申报材料组织、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化诊断,为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最大力度提高企业申报通过率。”荣昌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弘耀电子并不是唯一。过去一年,我区多家企业成功“升级”:完成5家工业企业升规,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2家,总数达到200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服务还在持续优化。去年11月,荣昌高新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实现企业从签约拿地到建成投产全过程“一站式服务”。
“通过服务中心,我们将企业从开办到注销59个办事事项集成梳理成10个事项,企业只需到一个窗口、只跑一次,就能办完相关手续。”该负责人介绍。
以“企业开办一件事”为例。过去,需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办理营业执照,到区公安局窗口办理印章、门牌号,到区人力社保局窗口开通社保,到区发展改革委窗口办理投资备案,到区税务局窗口办理税务登记证。如今,企业只需到服务中心企业开办窗口提交企业开办申请和相关资料,就能一次性办完所有事项,大幅减少了办事流程和办事时间。
保姆式的服务,让企业得以实现“加速跑”。
前不久,荣昌·纳成产业智谷项目二期完成封顶。“集团在全国多地均有投资,唯在荣昌开创了4个月封顶6栋主体工程的‘加速度’。”封顶仪式上,纳成智谷董事长冯继君道出项目快速有序推进的“秘诀”,“项目建设期间,竭力稳商、护商和暖商的实际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荣昌优良的营商环境。”
像纳成智谷一样,在荣昌投资建设二期及以上项目的工业企业已达34家,其中以华森制药、洽洽瓜子为代表的二期及以上已投产企业25家;以华翱洁净新材料、鑫仕达包装企业为代表的二期及以上在建企业9家;还有17家企业正在进行二期项目建设的筹备工作。
过去一年,荣昌高新区管委会有序推进13个政府投资类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8.38亿元,投资完成率66.19%;有力推进41个社会投资类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99.48亿元,投资完成率77.36%;牵头3个招商工作专班,设置6个产业推进小组,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新签约项目27个,合同金额195.9亿元。
接下来,荣昌高新区管委会将继续聚焦区委“2335”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六大抓手”,把握“五个着力点”,紧扣“885”的工作要求,培育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光慧 通讯员 戴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