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4年12月06日

为爱驻“竹” 钟情戍“编”

——村民李上英以竹编织美好生活

李上英(中)教工人竹编技巧

竹编产品

冬日暖阳下,荣隆镇玉久村热闹不已,村里的重庆市棠城竹制品有限公司迎来全员回归,恢复了许久未见的赶制订单火热场景。

卸车、烧色、破蔑、分层……虽是老板,36岁的李上英与丈夫毛国运却和工人们一样,忙着为竹编准备材料。

“前段时间竹子砍伐、搬运、装车等前期工作未及时完成,工人们只能在我们送达材料后‘居家办公’,导致订单交付时间很赶。”今年10月,李上英同时接到浙江、山东两地销售商1000套竹编蒸笼、2000个海用大竹筐订单,如今产能恢复,订单有望如期交付,夫妻俩如释重负、卖力加班。

定尺寸、制外圈内圈、打孔钉扣、接把手蒸屉、编顶盖……随着篾片、篾条、蔑丝在李上英细长有力的手指间熟练翻飞4小时,一套由2隔层、1腰圈、1蒸盖组成的竹编蒸笼呈现眼前。

“公司70多种产品,就属蒸笼工序最多——前后共计60多道。最难的产品李上英都游刃有余,其余的可谓信手拈来!”50多岁的吕林军是荣隆镇远近有名的竹编好手,与李上英夫妇合作已有10余年,亲眼见证了夫妻俩从新手小白跻身行家里手,他毫不吝啬给予夸赞。

16年前,20岁的李上英结缘毛国运,因爱人一家从事竹编制品收售,她由此踏入竹编行业,开始搜罗家乡竹编制品,分销至全国各地经销商。常年与竹编“手艺人”打交道,加之兴趣使然,李上英集各家所长学会了锅刷、竹筛、竹篮、筲箕等简单器具的编制。

未曾想,这门她自认为用来闲时消遣的手艺,会成为一家人谋生的“顶梁柱”。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李上英一家的“货郎”主业被迫间歇性营业。为持续开源,她一边维系市场客户,一边在家亲自编制产品,同时利用居家时间建起网络销售平台。3年苦练钻研,李上英的双手布满疤痕,却让竹篾生“花”、“土货”线上走进千万家。

终于,沉淀已久的李上英翻开了事业拼搏全新一页——2023年4月,注册成立公司,选址楠竹数量多、质量上乘的荣隆镇,盘活当地5000余平方米的闲置小学,投资70多万元购买破竹、锯断、分层等20多类竹编材料机,招募13位固定工人、与近60位竹编手艺人代工合作,以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持续为线上线下顾客服务。

“亲朋好友当初认为我们投资过多,事实证明投入十分必要!”李上英结合市场需求与多年经验分析,大众对健康、自然、生态的崇尚,以及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驱使她不得不提高竹编工艺、创新产品开发。有了机械助力,竹篾宽度、厚度与长度等尺寸实现精准定制,既减少人工和材料成本,又为竹编品质与款式创新打下基础。

如企业展示厅所示,1.2毫米蔑丝编制的家用小菜箕,经纬工整、触手丝滑,批发价就达到80元/只,较市场常见款贵至少5倍;3.2毫米篾片编制的发簪、小船、渔具等装饰品琳琅满目、引人注目;中药蒸煮上色后的竹篾,编成顾客定制的花样、字样,艺术气息浓厚……

“实用的蒸制品、日用品的主要市场在线下,尤受江浙沪等沿海地区餐饮、酒店青睐,批发价在10—100元之间。赏心悦目的竹编工艺品主要在线上走俏,目前为4位网红主播提供货源,利润基本与线下持平。”李上英表示,现在公司员工、代工村民每月能有2000至4000元的收入。

今年,公司新进的两位女员工均在30多岁,为平均年龄五六十岁的竹编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这让忧心传统技艺传承和企业发展的李上英吃下“定心丸”。

李上英笑呵呵地表示,7岁的儿子也总爱在厂里看大家做竹编工艺品,还主动学习竹编技巧。“我觉得只要有人愿意学,市场有需求,相信传统的竹编技艺,在现代智慧的传承创新下,定能于未来彰显更多出彩价值、焕发绚丽华彩。”

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坤红

--> 2024-12-06 ——村民李上英以竹编织美好生活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23184.html 1 为爱驻“竹” 钟情戍“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