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腌制、熏制、包装……近日,在昌元街道螺罐村6社的重庆腊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内,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加工好的腊制品被整齐地晾在架子上,熏制的腊肉和香肠排列得整整齐齐,青冈木独特的烟火气夹杂着一股浓郁的腊肉香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
重庆腊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勇一边安排工人出货,一边介绍,腊味的制作和销售旺季一般集中在冬天,每年9月至来年2月,是公司最为忙碌的时期。
谈及为何开办腊肉制作公司,钟勇坦言,这与自己的生猪养殖事业紧密相连。他创办的六方格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场,每年出栏近500头肥猪,但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盈利不稳定。
于是,2022年9月,钟勇与两个兄弟共同创办了重庆腊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腊制品的加工与销售。
今年47岁的钟勇,从小在农村长大,腊肉的香味伴随着他的成长。“我们村里每年冬季都有杀年猪制作腊肉的传统。”钟勇说,耳濡目染下,自己对腊肉制作很熟悉。
但真正从事腊味制品制作时,钟勇发现,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在初期加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成熟,就曾出现腊肉口感不佳的问题。”
为提升腊肉口感,钟勇先后前往云南、城口等地学习系统的腊肉加工技术。经过考察与学习,他发现腊肉口感的关键在于猪肉水分是否去除彻底。因此,他们改进制作工艺,将洗净的新鲜猪肉用食盐腌制7天以上,以充分去除水分。
经过不断实践,该公司腊肉的制作工艺已逐步规范——新鲜猪肉切块、上盐腌制并整形、上炕熏制、发酵、清洗、晾干,整个加工过程需耗时约1个月。
“在各个环节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钟勇表示,比如腌制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部位的肉质决定盐的用量,带骨多肉部位多放盐,不带骨部位则少放盐;在熏制环节,他们摒弃了传统的柏树枝熏制方式,而是采用青冈木进行微火低温熏制,这样熏制出的腊肉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色泽也更加亮丽。
“经过腌制与熏制的腊肉,不仅风味独特,而且更耐储存,可保存1—3年而不变质。”
钟勇介绍,他们还根据生猪的生长周期、喂养方式以及炕制时间等,将腊肉分为黑标、金标、绿标三个等级,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除了腊肉,重庆腊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还成功开发出香肠、腊排骨、腊猪脚等14个产品,丰富的品种、上乘的品质、独特的味道,让公司产品深受顾客青睐。
钟勇表示,从生猪养殖到腊肉制作,公司始终坚守品质第一的原则,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可追溯的腊肉产品。随着腊肉产品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公司还成功注册“黑眼圈”商标,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并延长产业链,打响荣昌“黑眼圈”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当地群众获益。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