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廖国颖 通讯员 吴 帆)近日,记者从区应急管理局获悉,我区创新构建的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11234”工作机制实施以来,成功实现全区3000余家小微企业连续两年安全生产"零死亡"目标。该经验做法先后8次获《中国应急管理报》、新华网等权威媒体报道,并在全国多地推广,为小微企业安全治理提供了"荣昌样板"。
“11234”包含一套机制、四项措施。一套机制即制定《荣昌区工贸行业小微企业本质安全提升行动管理办法》,明晰属地镇街、行业部门、企业的安全管理职责,让安全责任清单化、规范化;聘请第三方按“六个一”标准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积分考评,分A、B、C、D四级评级,结果共享给相关单位,部门依等级给予八项政策激励。同时,将工作体系融入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评级全记录与自动化管理,实时归集数据、警示并支撑风险研判。
四项措施即培养“明白人”:每个小微企业明确1名“懂标准、培训、排查、应急”的安全工作“明白人”,履行管理职责。制定2本“指南”:编制《安全技术指南》《规范化建设评估指南》,明确16类84条安全技术措施,定期评估企业安全状况。落实“三件法宝”:指导企业安装燃气、烟感报警器及漏电保护器,实时监控预警,防范安全事故。开展“四员”帮扶:组建建筑、电力、燃气、消防安全员帮扶队伍,定期检查小微企业安全隐患并指导整改。
该机制运行以来,我区小微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改率从32%提升至89%,安全培训覆盖率超90%。形成的“低成本、可复制”经验已吸引山东枣庄、安徽凤台等多个地区考察学习。
下一步,区应急管理局将深化"智慧应急"建设,推动安全监管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用创新实践书写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