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时分,位于昌元街道田坝街的贺记酒楼里,后厨锅铲翻飞香气四溢,大厅几乎座无虚席,食客们三五成群,边吃边聊,热闹非凡。老板贺学玲穿梭在人群中,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
谁能想到,如今生意红火的贺记酒楼,最初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多年来,在贺学玲和父亲、外公三代人的坚守下,历经40余年岁月洗礼,逐渐发展成为深受学生、街坊邻居信赖的“暖心食堂”。
1974年出生的贺学玲从记事起,家里就在从事餐饮业,虽是小本生意,但因食材真、味道好,家里的小店每天顾客盈门。因为店面在学院路小学和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附近,前来吃饭的学生就占了一大半。
“做餐饮就是做良心。”这是贺记酒楼三代人坚守的经营理念,也成为贺学玲接手酒楼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贺学玲看来,食材是餐饮的根本。为了保证食材品质,贺学玲常常天不见亮就到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她甚至在老家包了一块地,自己养鸡、种菜,只为让食客吃上安全健康的饭菜。“比如我们最畅销的肉丸子,选用的新鲜肉三分肥七分瘦,师傅纯手工搓制,绝不偷工减料。”贺学玲十分有底气地说。
细看酒楼的菜单,菜品价格更是十分亲民。学生上学期间,贺记酒楼都会准备分量适中、价格实惠的小碗菜,方便学生选择。烧白6元、粉蒸肉6元……最便宜的素菜仅3元,最贵的荤菜也不过13元。“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是学生,价格定得低一点,学生们才能吃得起。”贺学玲说。
每到学生考试前夕,贺记酒楼还会精心准备菜谱、免费提供米汤,让前来吃饭的学生吃得营养、吃得放心。也正是这份关爱,让贺记酒楼的口碑在学生之间口口相传,成为他们心中温暖又信赖的“校外食堂”,贺学玲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许多学生口中的“贺妈妈”。
贺学玲深知,想要把餐饮做好,不断提升厨艺是关键。
近几年,贺学玲始终坚持学习,一边升级厨师证,一边考取了营养配餐师等资格证,她还带领酒楼其他厨师外出学习深造,只为给顾客带来更好的用餐体验。
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贺记酒楼也下足了功夫,比如请专业队伍除“四害”,购置2套净水系统,使用专业安全的餐具清洗剂等,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贺学玲还常常提醒工作人员:“炒的菜你们要自己能吃,洗的碗你们要自己敢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让顾客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正是这份对品质的执着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贺记酒楼在几十年的经营中,没有出现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在贺家三代人的坚持下,贺记酒楼的顾客早已不局限于学生,周边街坊邻居、快递员、家长、商户都慕名而来,甚至许多学生毕业后,还会特意回来吃饭,重温记忆中的味道。
如今,贺记酒楼的规模越做越大,经营项目也日益丰富,除一直备受欢迎的零餐外,包席业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家小店,三代坚守,这个见证城市变迁、承载众多人回忆的餐馆,不仅用美味留住了食客的胃,更用爱与责任温暖了大家的心。“贺妈妈”说,未来,贺记酒楼将继续秉持初心,在传承中创新,为更多人带来“家”的味道。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