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者,辞书解意为“温和的、善良的”。淑女者,其言行谈吐、行为习惯、文化修养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一种符合中华伦理的女性魅力,反映新时代女性特有的善良修为。
“淑女”不是“三从四德”,但与中华优秀文化一脉相承,有世代的传承也有时代赋予的责任接续。
新时代的淑女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更多的应当体现出新女性与当代社会其他成员平等的社会责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华古藉关于淑女的记载是很多的。《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一直是历代文人必读的典籍。这部经典的诗集收录的第一首诗就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价值追求—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男婚女嫁,两情相悦,在古人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无邪的爱情,无邪的情感,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我们赞颂的。
《关雎》流传了几千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仅是爱情的宣言,也成为我们现代社会对男欢女爱标准的基本认同。
古代的淑女,离我们很远,但对我们影响深远。文化的传承已经注入我们当代女性基因的原因,成为抹不去的生命传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佳话就是一例。卓文君是一个美丽聪颖、精通诗文和弹琴的女子。她与司马相如相爱,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但她依然凭借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和勇气,与司马相如私奔。两人一度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虽然艰难,但感情却日益深厚。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君子与淑女的爱情观念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追求爱情和个人幸福方面的勇气和决心。
在当代,重庆好人、荣昌仁义镇瑶山社区蒋远清带着侄儿侄女再嫁的故事,是人间的另一段佳话。
蒋远清与同村一村民结婚后育有一女。丈夫的大哥外出务工时不幸意外身亡,大嫂离家出走没了音信,留下一双儿女无依无靠。
不久,丈夫又因病撒手人寰,留下三个孩子,还有患有冠心病的公公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婆婆。
蒋远清精心照料公婆,直到二老过世。同村的卢正良十分钦佩蒋远清的人品,渐渐地,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
当卢正良向蒋远清表达这份情感的时候,蒋远清却提出了再嫁时要带着侄儿侄女的条件。面对心地如此善良的蒋远清,卢正良欣然同意。
这份爱也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
做一个优雅安静的淑女,是要懂得爱。也许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只要你找到那份本真的爱,奇迹就会出现在奉献与真诚之间!
淑女,如碧波般清澈,洋溢着淡淡的温馨。淑女天使般的微笑,也总是和人间的至爱在一起,愿世间的美好如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