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渝大地的西部,荣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蓬勃的生机,生动地诠释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这里,青山叠翠,碧水蜿蜒,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汗水与智慧,每一缕炊烟都升腾着希望与梦想。这里,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又有乡村田野的宁静与质朴,城乡融合发展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万灵镇的沙堡村,白墙黛瓦的农房掩映于萝卜田畔,青石板小径蜿蜒至“丘水萝乡”的院落深处。道路旁的农房经“一户一案”的匠心改造,污水沟化作清溪,乱搭乱建变身花篱,巴蜀风情的庭院里,萝卜雕塑与廉政文化墙相映成趣。大荣寨社区的健身广场上,老人们舒展筋骨,孩童嬉戏追逐,昔日的闲置地如今成了欢声笑语的聚集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濑溪河畔,清流倒映着喻茂坚的廉洁风骨,通安河的陶艺走廊延续着千年窑火的非遗传奇。荣昌以“五水共治”为纲,清淤疏浚、修复湿地、新建生态护岸,让19.5万立方米淤积化作活水,46.36公里河岸重披绿裳。直升镇的椒香池水边,民宿业主认领河道管护;普陀村的稻虾田里,清江醉影与产业共舞。水网相通、山水相融的“黄金水岸”,不仅滋养出“宋窑原乡”“廉洁基地”等文化地标,更让农房变客房、农田变景区,绘就“百姓富、生态美、产业旺”的共生图景。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走进昌元街道的虹桥社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映入眼帘,曾经闲置的房屋和土地,如今被唤醒,化作“金色虹桥”,成为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生动注脚。峰高街道的“零工之家”里,赵训珍送罢孙女便埋首于电子线束的精细活计,每月增收近千元的背后,是“企业供单、站点派单、村民接单”的智慧链条。68家社区工坊如繁星散落乡野,键盘组装、藤椅编织、线束加工……“集中+居家”的灵活模式,让顾家与增收不再两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烟花绽放在万灵古镇的夜空,当马拉松赛道的骑行者掠过田园民宿,当“趣游万灵”的小程序点亮智慧旅游,荣昌正以最美的姿态,向世界吟唱着一曲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这片土地,从未停止生长。它的故事,是清波与稻浪的和鸣,是传统与现代的交响,更是无数平凡人托起的不凡梦想——在这里,乡村振兴不是遥远的蓝图,而是触手可及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