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泽美)“盼了20年,终于把这个‘红本本’捧在手里了!”近日,在双河街道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化解工作不动产权证发放仪式现场,村民张强摩挲着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脸上笑意难掩。当天,共有35户农村自建房村民,拿到了心心念念的证书。
曾经,该街道部分农村自建房因办证手续不全、超面积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产权证办理困难重重。“房子住了这么多年,却一直没有合法‘身份证’,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不少村民道出了共同的担忧。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区农业农村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和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多次“碰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按照“成熟一件化解一件”的原则,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同时,一套涵盖全流程的《荣昌区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流程》应运而生,为问题解决提供了清晰“路线图”。
这份成果,离不开纪检监察力量的强力推动。自2024年开展群腐工作以来,在区纪委监委的牵头下,全区21个镇街农村居民自建房登记难问题迎来全面摸排。依托创新打造的 “小院・廉心”联系服务群众新模式,部门与镇村横向纵向联动,将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从“需求清单”逐个转化为“满意清单”。
“为了让大家少跑腿、快拿证,我们开启‘加速度’模式。”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街道、村、社区居民小组三级联动,对辖区遗留问题展开全面排查。工作人员主动下沉,采取“现场勘验+上门指导”服务,不仅简化办事程序,还大幅压缩办理时限,加班加点推进确权颁证工作。
截至目前,我区共办理农房不动产登记2107宗,化解了盘龙镇龙盘山32户农民自建安置房、峰高街道唐家冲新村74户、直升镇姜家湾新村30户办证和双河街道冷家场农民新村60户农用地转用手续等农民新村遗留问题,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足马力,加快验收和办证进度,争取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都能早日拿到证书。”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小一本产权证,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荣昌将持续把群众的“心头事”当作“头等事”,用实际行动守护百姓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