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5年05月07日

荣昌“五一”何以打动人心?

5月4日,一位网友在“荣昌微发布”账号发布的一个志愿服务短视频下留言:“店里人们忙碌的身影,景区志愿者一遍遍重复讲解的沙哑嗓音,还有热情邀约游客‘到家里来住’的居民……荣昌人用最朴素的真诚上演了最动人的剧情。”

这位网友的感受不是个例,翻开相关视频,“荣昌很温暖”“太宠游客了”等评论刷屏——那这座城市的魅力,究竟从何而来?

答案或许就藏在荣昌人的“全民待客”行动里。

民警为游客协调企业宿舍、志愿者把陌生人迎进自家卧室、店主将美容房改成免费酒店……没有预先彩排,却有无数普通人主动化身“温暖发光体”。一句“我们帮你解决”代替了流程化回应,一声“你来住,我信你”消解了陌生隔阂,这种基于人性本善的互助,让服务超越冰冷程序,成为人与人的情感联结。毕竟,谁能拒绝一个“被在乎”的地方?

更深层的感动,还源于可持续的社会协作智慧。面对“五一”首日涌入35万游客的压力,荣昌政企民默契配合:政府搭建爱心资源库,企业开放职工宿舍,市民主动腾房引路。民间力量的自发补位,既缓解了住宿、交通等短期缺口,更构建了“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共治格局。这种自下而上的协作,因信任而高效,为城市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荣昌的温暖,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色。作为自古繁华的商贸之地,“热情好客”早已融入城市血脉:陶艺工坊敞开纳凉区,既是非遗展示也是游客驿站;民居挂出“厕所免费使用”牌,延续着巴蜀大地“以客为尊”的传统。当历史积淀与现代需求相遇,传统善意便有了直击人心的力量。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荣昌零售额同比增长258%,但比数据更有说服力的是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的“荣昌温暖”话题——当游客自发成为城市故事的讲述者,这种口碑传播的穿透力,远胜于任何广告投放。

或许,旅游经济的本质是“人心经济”。打卡热情会随时间淡去,但人与人相遇时的温暖会永远留存。当善意成为城市的基因,当每个个体都成为温暖的传递者,这样的城市,终将在游客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记。

屈 婷

--> 2025-05-07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24863.html 1 荣昌“五一”何以打动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