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5年05月09日

荣昌卤鹅:小特产做出大文章

(上接1版)

正在企业运转越来越难的时候,“荣昌卤鹅”迎来“泼天流量”,炬荣食品的线上销售迅速“爆单”。“现在我们每天的卤鹅销量有3000多只,还供不应求。”潘能说,工人由原来的十多人增加到30多人,加班加点卤制。

摆脱生存困局后,炬荣食品的几名年轻创业者并没有沾沾自喜。

如何让突然从天而降的“流量”变成持续的“留量”?大家商定,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一定要确保品质,除继续采用传统配料、“养卤”技法外,还要按照现代化的标准流程生产。

卤鹅大火后,荣昌区稳步推进卤鹅生产标准化,修订加工技术规范、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让加工企业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保障了荣昌卤鹅品质。

“最近,相关部门也经常提醒我们不但要抓品质,更要抓创新。”合伙人之一的叶鹏说,目前公司新推出了藤椒等新口味产品,下一步还将开设新派卤饭门店,推出包括卤鹅、猪油泡粑等在内的荣昌特色美食套餐,让卤鹅由休闲食品变成“正餐”。

除了整鹅卤制加工,即食卤鹅翅、卤鹅肚、鹅杂粉等休闲食品、速食食品品类也在不断壮大。荣昌区启动“坊转企”计划,推动300余家作坊向卤鹅产业园集聚,并为园区提供配套冷链物流与质检中心,目标是培育3家龙头企业、5家规模企业,2026年产值突破10亿元。

围绕“鹅”这篇文章,荣昌的加工链还在不断延伸。

荣昌卤鹅火后,该区专门针对卤鹅进行全产业链分析、实地调研,发现不少屠宰企业将拔下的鹅毛晾晒后销到江苏等沿海地区,生产羽毛球、羽绒服。

鹅毛鹅绒资源,成为荣昌招商引资的“底气”。招商团队循着荣昌鹅毛的收购路径,接洽到江苏一家大型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目前,这家企业已与荣昌签订投资协议,将在荣昌生产羽毛球、羽毛球拍,甚至引入羽毛球赛事,实现加工端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壮大。

从“美食打卡”到“全域旅游”

一座城市的文旅大餐

位于荣昌城区濑溪河畔的夏布小镇,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中,随处可见“鹅”元素:大门两侧站着“上岗”不久的大型白鹅雕塑,引得游客还没进门就开始排队打卡;走进小镇,每条街巷摊位卖得最多的是卤鹅;展销的荣昌折扇,卖得最好的往往绘有白鹅;一商户拉来两只渝州白鹅“站台”,让游客惊呼“终于看到活鹅”……

“荣昌卤鹅火了后,我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这里的夏布小镇有不少活动,就带家人来看看。”贵州遵义游客张照国被投喂了一块卤鹅后,掏钱买下半只与家人分享。

“这次来荣昌是打着吃卤鹅的名头,但小朋友体验了陶艺、套大鹅游戏,老人参观了夏布博物馆,还体验了竹编,每个人都能找到乐子。”四川游客李利说,她曾来过荣昌,但这次体验更丰富,一家老小都觉得好玩。

“五一”假期前,荣昌区结合本地文旅特色,推出涵盖美食、文旅、非遗、低空体验的“N+1”多元“宠客套餐”,以“荣昌卤鹅”IP吸引游客,让“火爆”从卤鹅食品蔓延到更广的文旅产业。

万灵古镇、安陶小镇、古佛山景区等,不但免门票,还有汉服巡游、火神庙祭祀、川剧变脸等文化活动,并根据年轻人喜好组织乐队演出,让游客畅享文化盛宴——这既分散了荣昌城区的旅游接待压力,同时也让更多镇街能分享这波“流量”。

同时,荣昌将文旅产业营销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形象营销:节假日路边可免费停车;对游客开放区政府机关食堂,供应实惠的当地特色美食;大量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免费的矿泉水、接送服务;普通居民腾出空闲房间,免费接待找不到住宿的游客……一个个暖心瞬间,不仅展现了荣昌人的热情,也彰显了荣昌这座城的凝聚力。

这些暖心“小事”,通过短视频平台不断发酵,让荣昌这座渝西小城在接待游客承载力有限的情况下,获得更多口碑,也为荣昌未来在招商引资等方面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原载《重庆日报》

--> 2025-05-09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24880.html 1 荣昌卤鹅:小特产做出大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