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融媒体中心出版 刊号:(渝)2019526 本报热线:87339716 广告热线:87338686订阅热线:87338686






2025年05月09日

一座烟火缭绕的文化之都

●黄裕涛

“卤鹅、卤鹅,荣昌卤鹅,好吃到嘟脚,吃了一坨想二坨……”一声吆喝点亮了荣昌的清晨。

有人说,荣昌的清晨是被敖家巷的羊肉汤馋醒的,是被桂花园街鸡汤铺盖面的热气唤醒的,是被走街串巷的黄凉粉挑子叫醒的;也有人说,是万灵尔雅书院的琅琅读书声催醒的,是成渝古驿道上“嘚嘚”的马蹄声惊醒的,是螺罐山云峰寺的晨钟撞醒的。

打开荣昌这座城市的模式有很多,而如今,人们不约而同选择了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荣昌卤鹅。五一期间,这里成了“泼天流量”的新任顶流。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游览万灵古镇、安陶小镇,遍尝美味佳肴。荣昌如从梦中醒来,精心打扮后重新审视自己。

满街烟火,岂是“卤鹅”独舞?渝味360碗中,荣昌铺盖面、盘龙羊肉汤等独具辨识度的美食令人驻足。我尤爱河包酸辣粉,“千年河包,百年粉条”,其久煮不浑、爽滑劲道,拌上油辣子、陈醋,麻、辣、鲜、香在舌尖绽放,让人直呼过瘾。

昌州这片古老的大地不仅烟火缭绕、美味飘香,还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典藏着众多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宝贝。在进入全球视野之前,荣昌就像待在深闺中的美女一样,纵是花容月貌,外界也仅仅窥见一隅方寸。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畜牧科技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众多荣誉压弯了海棠枝条。“东方梵高”陈子庄、“天下清官”喻茂坚、“辛亥元勋”张培爵、“抗日英雄”柳乃夫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都是荣昌人,令世界为之惊叹的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荣昌猪,都是市井中最亮眼的国家级宝贝。

“狮子头、黑眼膛、罗汉肚、双脊梁”,这是关于荣昌猪的可爱描述;“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这是中国名陶荣昌陶显著的特征;“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境、细如罗绢”,说的是荣昌夏布;“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荣昌折扇也蕴含着数百年的光阴流转与匠心追求。“一头猪、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是荣昌人民的骄傲,也让外地游客两眼闪闪发光。

也许与渝西川东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在巴山蜀水的浸润中,塑造了荣昌人的独特品质。既有重庆人的火辣耿直豪爽,也有成都人的温婉自信大气,更有低调执着包容的鲜明特征。

好客是荣昌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五一”期间,平均每天有四五十万游客涌出,但荣昌公交车免费乘坐、政府食堂对外开放、公共区域免费停车、上万名志愿者贴心服务,各环节无缝衔接。“志愿者免费送辽宁游客到安陶小镇”“我把家里让出来给外地游客住”“我带你到吞高铁的地方打卡”,这些精彩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不仅体现了荣昌一家人、团结一条心的精神面貌,更让外地游客找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盛赞:“来了就是一家人,荣昌既温暖、又治愈!”

“大城思远略,小城谋大棋”。从“网红”到“长红”,荣昌这座烟火与文化交织的城市,未来可期!

--> 2025-05-09 ●黄裕涛 1 1 荣昌日报 content_24890.html 1 一座烟火缭绕的文化之都 /enpproperty-->